广西宜州石别镇清潭村 宜州风水宝地留题( 三 )


迷人胜迹 镜石含晖
浯溪碑林有迷人的奇异胜迹 。如“中兴颂”左侧的“镜石含晖”,是元结安装的石头镜子,高0.46米,宽0.8米,乌黑而光滑,抹之以水,能照人面、照人心,还能照见唐宫肝胆 。明代尚书杨廉诗:“此石曾将献凤池,赐还仍对次山碑;分明照见唐家事,不向旁人说是非 。”清汤锷诗:“一槛凌空架石台,千年神物壮溪隈 。游人莫作浑然看,也向唐宫照胆来 。”清袁枚诗:“浯溪镜石光可爱,立向荒山照世界,照尽东西南北人,镜里依旧无人在 。五十年前临汝郎,白头再照心悲伤,恰有一言向镜诉,照侬肝胆还如故 。”还有清代越南使者《镜石诗刻》4方,如郑怀德诗:“地毓浯溪秀,山开镜石名,莫教尘藓污,留照往来情 。”都体现了深刻的国际意义 。
镇妖符
在镜石顶上高崖刻的直径2.7米,深17厘米的“镇妖夬符“,是宋代都官员外郎柳应辰的“心记符”,又叫“柳押符” 。原是《易经》64卦的“夬”卦,有“决裂”即以刚决柔,以正压邪之意 。传说甲寅岁柳应辰泊舟浯溪,夜有妖登舟作孽,柳急书“夬”符于魔掌,顿时电闪雷鸣,妖不见了 。次早“夬”符出现在崖壁,柳公便刻石以镇之,还附诗曰:“浯溪石在大江边,心记闲将此处镌,向后有人来屈指,四千六百甲寅年 。”预告此符能万古长存 。从此浯溪妖魔绝迹,游人览胜平安无事 。
吕仙寿屏
镶嵌在“镇妖符”左侧崖壁的“吕仙寿屏”,高160厘米,宽72厘米 。是吕洞宾书刻的篆书异体“寿”字碑,它包含着日、月、星,天、地、人,金、木、水、火、土,阴、阳两仪,永、世、公、侯,福、禄、寿三星拱照等6句话20多个字,给予人们美好的祝愿 。还有“右堂区”有一长1.5米、宽0.7米、厚0.3米的船形巨石,可以敲出金属般响声,叫“石韵金音” 。相传元结曾在此自吟《清廉美曲》,宣扬“全德”、“全行”,坚持“忠、直、方、正”,反对为“求权”、“求贵”而“曲、圆、奸、媚” 。引来百鸟鸣琴,百花笑颜,松声和韵,浪声拍板,韩湘子也来吹笛伴奏 。
窊尊夜月
还有更神奇的美丽传说“窊尊夜月”的故事 。元结在峿台石巅凿一“可容斗酒”的窊尊,每逢晴夜,常与好友颜真卿等人,围坐畅饮、赋诗、赏月 。但酒不能继,山神便引湘水入尊变成醇浆,使“窊尊无底不愁空” 。后有酒妖盗尊,吕仙为之劈妖 。如今窊尊石上还留有吕仙剑划,酒妖的足迹和臀部、睾丸印痕,自然天成,活龙活现,往往引人捧腹大笑之后又转入沉思:这忠、直、方、正的元结和忠义大节的颜真卿,有山神为之供酒,又有吕仙为之劈妖,千多年来还留下如此美谈,难能可贵!
浯溪现况
浯溪原为无名小溪 。自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元结(字次山719-772)出任道州刺史,几次舟过祁阳,“爱其胜异,遂家溪畔 。”,又“因自爱之故”,别出心裁,以“吾”从“氵”,命溪曰“浯溪”;以“吾”从“广”,建亭曰“痦亭”;以“吾”从“山”,命最高的石山曰“峿台”,是为“三吾” 。并分撰“浯溪”、“痦亭”、“峿台”铭文,请篆书家季康、袁滋、瞿令问分别以“玉著”、“钟鼎”、“悬针”篆体书刻于溪畔石上 。唐大历六年(771),元结还将761年所撰《大唐中兴颂》,请颜真卿大字正书摩刻于峿台崖壁 。自此,历代名人纷至沓来,览胜留题,摩刻于石,遂成遍崖密布的露天碑林 。真是“溪山留胜迹,文字结奇缘 。”千年文脉,凝聚潇湘,孕育祁阳,惠及华夏,香飘全球 。元结“三吾”之命名,立意非凡 。清抚湘使者吴大澄说得好:“园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胜,天下公之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大贤已往,民有去思,思其居处,思其文词 。次山私之,谁曰不宜?”这里的“次山私之”,实为万姓之“公”,因“吾”为代词,人皆得而吾之,非独次山为然,故“谁曰不宜 。”元结为创建这“天下公之”的“山川之胜”和对华夏文化的继承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清代名人王士祯评赞:“楚山水之胜首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