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抖音、快手异化的方言( 二 )

  

被抖音、快手异化的方言
  
文章插图  
一时间 , 这种令人上头的魔性口音和说话方式走红了 。截至目前在抖音平台上 , #纠纠在努力这则话题达到了4.2亿次播放 , #纠言纠语和#纠纠则分别有4.4亿次和1.2亿次 。  
不少短视频博主转而开始了纠语的「研纠教学」 , 准备吃定这份流量密码 。一个名为「晴朗」的博主从5月23日开始用纠语创作短视频 , 因为掌握了纠语的精髓被网友称作「纠门大弟子」 。他为此开启了一则视频合集「纠剧」 。  
被抖音、快手异化的方言
  
文章插图  
第三方抖音数据监测平台显示 , 抖音账号「晴朗」在5月23日到7月23日的两个月内 , 涨粉数量达到了43.9万 , 这几乎占了其总粉丝量的将近7成 。  
「纠剧」到目前为止总共有29集 , 「晴朗」还和纠纠本人梦幻联动 , 共同出镜营业了好几波 。而当热度过去 , 去回看这些视频 , 最后一则更新停留在了7月23日 , 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默认了这种结束 。  
反观纠纠本人的账号 , 她的粉丝量从7月后开始不再暴增 , 每日的增长量降为了几百个 , 有时还会出现负数 。  
早前郭语和岚语的风行 , 让观众们十分熟悉和享受这种异化语言的教学和实践 。短视频博主们会像南非大地上的狐獴一样 , 警觉地站立和眺望、敏锐地捕捉下一轮流行 , 只要切中观众的消费情绪 , 这种方式永远都能屡试不爽 。  
因为纠纠只拥有「纠语」 , 而狐獴们还有更加广阔的二次创作阵地 。  
人们消费着这种「不标准」 , 因为把乡土味的方言结合普通话一起是可以制造出笑料的 。「纠语」、「郭语」的兴起 , 正是因为网友们深知学他们说话是一种将自己处于安全位置的嘲笑 , 是一种人人即时可得的快乐 。  
02 流量密码的核心年轻人擅长嘲笑方言的「不标准」 , 也擅长用贬低自我的口吻描述自己的生活境况 。他们拥抱不堪 , 试图用幽默消解自己的贫乏 , 并且乐此不疲——你不得不承认 , 互联网里的「自嘲」已经是一种时兴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  
可酸溜溜的真实自嘲是无人问津的 。在面对困境时 , 你只有表现得更加无能为力 , 或是摊手摆出一副躺平姿态 , 才有幽默出场的机会 。于是各家社交软件都能成为「喜剧」上演的舞台 , 在这里「搞笑」就是竞争力之一 。  
这也是方言短视频博主的内容核心:制造漏洞 , 制造人人都可以发言的新秀场 。  
从前 , 人们通过语言将自己分割在一个个排他区域里 , 从而逐渐建立自我身份的归属感 。而如今 , 年轻人们对于语言的流动和膨胀 , 都富有掌控力 。他们善于接纳 , 乐于使用这些非自己生长环境的方言俏皮话 。  
所以用「地域」来分类现在的青年群体已经不能简单概括 , 「身份认同」对于他们来说 , 是既泛滥又缺失的 。  
人们热爱使用方言俏皮话 , 认可这种引人发笑的身份展示 , 却又不真正地归属于此地 。  
在这个巨大漩涡里 , 话语空间裹挟着各种象征性的符号和个人意志的碎片 , 高速旋转着 , 却无法真正落地 。  
03 方言的更多机遇这些年来 , 国内不乏方言佳剧 。使用山东方言的《闯关东》、西北方言的《走西口》、广东话的《外来媳妇本地郎》成为了那些地域的代言 , 和地方文化的投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