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考虑办大学,挑战MIT还是升级“蓝翔技校”?( 二 )


对此 , 马斯克回应称:“特斯拉现在缺乏机器人编程方面的人才 , 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 值得考虑 。 ”
马斯克表示:“物理学原理非常重要 , 物理学中也有创新的想法 , 可以鼓励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实践 , 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框架 , 更早地学习物理学知识可以在日后更好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中 。 ”
但他指出目前大学教育的不足 , 主要问题是缺乏互动、教授一言堂 , 难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 “现在的物理学课堂上 , 往往还是一个教授自己发表看法 , 教育形式仍然单一 。 ”马斯克说道 , “我认为教室是用来讨论的 , 而不是单向地灌输知识 。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 就应该加强课堂内的互动 。 ”

马斯克考虑办大学,挑战MIT还是升级“蓝翔技校”?

文章图片
图2/2
【马斯克考虑办大学,挑战MIT还是升级“蓝翔技校”?】
“企业投入教育总是好事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中科院学部科普教育委员会主任杨玉良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这些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体会到了某种东西 , 他们希望把这种感觉贯穿到人才培养中去 , 这是值得鼓励的 。 对于科学、理工类的大学 , 企业办校有助于开创出一种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 ”
杨玉良认为 , 传统大学的改革阻力很大 , 而企业办大学在机制上更加灵活 , 经费上相对充沛 , 有利于创办出效率更高的大学 。
马斯克如果真的实现在得州办学 , 也将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著名高校提出新的挑战 , 比如负有盛名的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硅谷的斯坦福大学 。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Levitt)教授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现在高校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 , 如何建立基础科研与应用科学的关系 , 以及教授如何在企业任职 。 ”
他认为 , 新的观念往往诞生于初创公司 , 因此要鼓励教授下沉到企业 。 “我认为斯坦福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硅谷 , 它确实有一些独特之处 , 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 ”莱维特表示 。
企业办学不是新鲜事
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 。
戴森的创始人、英国传奇企业家詹姆斯·戴森(JamesDyson)发起的戴森理工学院就在几年前开始启动 , 他亲自设计了下一代培养工程师的路径图 , 计划5年投资1500万英镑(约合1.3亿元人民币) , 以解决英国技术工程师缺乏的问题 , 并弥合工业与学术界之间的差距 。
戴森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可能为特斯拉提供参考 。 该校四年制学位课程涵盖了两年的工程基础学料 , 并在三四年级提供更具体的电子和机械工程内容 。 学生还将与戴森目前的3000名工程团队一起工作 , 也可以有机会在戴森科技和设计中心度过 。 被录取的学生将免除学费 , 戴森还将为完成四年学业的毕业生提供全额工资 。
但企业办学的案例也不尽都是成功的 。 较早的一个例子是尝试开办不到三年的丰田大学以失败告终 , 原因是虽然意图高尚、概念清晰 , 但执行不足 , 导致投资回报未能表现出积极的成果 。
在近日启幕的顶尖科学家论坛上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就基础科研与应用科学的关系 , 以及高校与企业如何合作等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顶尖高校专家 。
“我认为企业和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的定位非常不一样 , 可能都不是在一个起跑线上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副校长王恩哥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大学的基础研究传统定位应该是从0到1的突破 , 至于如何完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1到10)的突破 , 以及大规模工业化降低成本(10到100)的突破 , 需要研究新的机制 , 让工业界一起合作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