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灯原文,点一盏照亮人心的文学之灯( 二 )


在人们刚刚开始期待摆脱苦难的那个年代 , 铁凝的作品总是让人感到纯净和温暖 。 孙俪曾评价《哦 , 甜甜的雪》从头到尾都是一首诗 , 始终如一 。 这是一首纯诗 , 即清泉 。 它经过的地方也是纯粹的领域 。 \"
电影《红衣少女》是根据铁凝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 , 该小说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销往海外 。 铁凝在日文版《红衣少女》的序言中写道:“文学要有一个温暖整个世界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守住对生活真挚的爱和不变的好奇心” 。 她喜欢画有烟火的《厨房》那种浓郁的温情 , 而不是“很多男女主角总是在酒吧、咖啡馆或各种档次的宴会上吃喝 , 没有血肉、人间烟火、柴米油盐” 。
比起揭露“恶” , 她更愿意也更善于展现“善”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 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引入 , 女性作家的主体意识空觉醒并崛起 。 她们反思男权文化 , 挑战男权压迫 , 揭示女性尴尬的生存状态与传统封建文化和社会性别秩序的深刻矛盾 , 铁凝也是如此 。 她有一本名为《玫瑰门》的小说 。 在作品中 , 她直面人性的局限和弱点 , 直面人性深处的黑暗 , 却又能对人性的局限、弱点甚至黑暗表现出怜悯和同情 。 比起揭露“恶” , 她更愿意也更善于展现“善”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
“铁凝是一个在创作中敢于探索的作家 , 尤其是她的视角开阔自由 , 穿梭于不同的题材之间 , 就像一条游动的鱼 。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女作家张康康评论说 , 因为铁凝的每一部小说 , 从选材到立意都有新意 。
《稻草垛》《棉花垛》《绿稻草垛》三部中篇小说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 标志着铁凝进入了文学创作的新时期 。 她在作品中反思古代历史文化 , 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 , 思考香雪海真正进入现代都市生活后会发生什么 。 他们似乎失去了香雪海的纯真与美好 , 成为欲望的化身 , 饱受失去自我的精神折磨 。 她心情沉重地指出:“在中国 , 并不是大多数女性都有明确的解放自己的观念 。 真正压抑女性心灵的 , 不是男性 , 而是女性自身 。 ”
上世纪末出版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使铁凝获得了第一届老舍文学奖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 如果你认为她只是在讲述北京胡同一群女孩的忙碌生活和命运 , 那就错了 。 在这部小说中 , 铁凝呼吁商业浪潮中开放友好的人际关系的回归 , 她珍惜自己对文化失落的记忆 。
作家洪英非常喜欢铁凝的小说《大浴女》 。 她说“铁凝的文笔晶莹剔透 , 不脱离实际” , “思考问题深刻有力” 。 虽然她还在书写女性的命运 , 但铁凝将其融入到深厚的社会背景中 , 以强烈的时代感 , 细致而微妙地编织出一部女性成长的史诗 。
2006年《本华》出版时 , 她改变了主意 , 写了一段清末至上世纪中叶的历史 。 她挑了一个多变的时代 , 支撑着她笔下的人物和本华村的历史走向 , 本华村是河北平原中部的一个小村庄 , 有着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 以向坎坷的一生为叙事线索 , 她把这个自给自足的家、静谧的黄昏、嬉闹的窝棚、繁华的市井串联起来 , 文化的温暖处处流淌 。 尤其是面对乱世对Xi的内敛和隐忍 , 以及在道德受到挑战时为正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 让我们近距离触摸到了民族人格的边界和背景 。 正是书中无处不在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怀的宏大叙事 , 使铁凝成为评论家回笔下“中国文坛第三次创作高潮”的代表——人文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铺展了人们文艺的社会群体形象和时代 , 塑造了人们文艺的底层尊严和道德温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