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传统的台湾服饰文化( 二 )


五、解严时期
台湾服饰流行文化的提升,除了受到前项所诉,是起因于大环境经济衰退即转型的双重影响 , 而促成服饰成衣界及设计师个人开始重视品牌,自创性的开发及带动国人重视品牌与设计在流行服饰上的重视之外 , 另外还有三项提升台湾服饰流行文化的主因:其一是服饰流行杂志的蓬勃发展;其二是国内服装秀的风行;其三是国外知名服饰流行品牌大量涌入国内市场 。无疑的,1980年代台湾衣饰文化受到国内解严在国策上转型期所带动之活泼性、多元化的影响,加上国民生活改善、消费意识与能力的提升;以及国外品牌的引进,国内自创品牌的开放等因素影响,都着实的反映在台湾民众衣饰穿着上的水平提高 。
六、80年代至90年代
1980年代服饰文化的发展特色,除了是一般民众在穿着上趋向多元化的演变之外,在当时另一项重要特色也就是出现雅痞(Yuppies)文化,即一群追求名牌、讲究时尚;以及考就个人的品味的高消费族群的年轻雅痞族 , 由于他们的出现,的确为国内服饰消费市场带动起年轻、高流行品牌的风行 。当然这一层面消费的发展也开创了不同于前的服饰穿着习惯,而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对台湾服饰文化的发展朝向年轻高消费化是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 。
1990年代台湾服饰的发展在受到之前:朝向深度西化、世界国际化:以及多元文化三项因素影响下,表现出一种以重视高度流行性为特质的穿著习惯 。而加促台湾1990年代服饰流行文化的进行,除延自过去以来的基础外,此时在整体背景上也由于:国内政治环境更趋向自由民主化,社会文化更迅速趋向开放多元化;另外再加上国内一般民众在物质消费能力持续的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呈现出一种重度流行消费文化的特色 。
二十世纪末台湾社会趋向更自由、民主的方向发展,加上网络、第四台、杂志盛行 , 更易于得到国外信息 , 使得民众在性格上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以及重视流行消费文化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在服饰上更是展露无疑 。而随着生活逐渐富裕 , 台湾人民在物质方面所追求的不单只是为了保暖、碧体等实用的功能,更进一步的希望能够透过服饰来提高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为了追求流行消费商品的服饰 , 国人更积极以购买国外流行品牌来彰显自己 。由于国人对国外流行商品需求增加,也吸引国外精品服饰公司来台设柜,形成一种循环 , 因而发展出国人视品牌符号为追求商品时的一个重要考虑 。
你可能会喜欢:
佛山的历史文化,你知多少?
独具特色的长春方言文化
郑州历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长沙传统手工技艺:棕编文化
2、我国传统的节日资料1、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
2、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 , 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