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是晚唐的吗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二 )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  
诗人把自己比作苍鹰,在萧瑟的秋光里,苍鹰曾遨游云天之上,披荆斩棘,所到之处,百鸟纷纷躲藏,何等荣光快意 。  
不料湿热的夏天骤然而至,苍鹰的羽毛尽数脱落,元气大伤 。草丛中的狸鼠居然也敢乘人之危,一夜之间挑衅不断,令人无法安寝 。  
苍鹰只盼望着清秋快快到来,可以挣脱重重枷锁负累,再次展翅,直上九霄 。  
2  
这一年的岁末,柳宗元终于携着六十七岁的母亲,跋山涉水来到了贬谪地——永州零陵 。  
大概位于湖南和广西交界处,在唐代,这里尚且十分荒凉 。  
这一年,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所谓大赦,便是犯有死罪的,可免除死刑;犯有重罪的,可从轻发落 。  
柳宗元满心以为自己也可得到朝廷的从轻处理,可迎来的却是一纸明文规定的诏书——  
纵逢恩赦,不在量移(酌情升迁)之限 。  
即是说,柳宗元这些人,纵然遇上天下大赦,他们却是在大赦之外 。不仅是这次,便是以后,都再也得不到赦免的机会了 。  
偏又在这时,一直默默陪在他身侧的母亲,因为年纪大了,承受不住一路的车马颠簸,加上永州气候的潮湿、炎热,又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救治,很快就离开了人世 。  
痛不欲生之际,柳宗元也曾无数次问自己:  
我们真的做错了吗?明明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王朝伟业计,在当权者眼中,却仿佛犯了比死还要严重的罪名?  
被贬的愤懑屈辱、亲人的离世、独居异乡的种种不适,让柳宗元一度精神郁郁,满腹牢骚无从倾诉 。  
山水,于是成了他排遣孤独的最好出口 。  
便在这里,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永州八记》 。  
《永州八记》是诗人记述自己游览山水的八篇游记,足迹所到之处,往往流泻于笔端,因而情感尤其真挚 。  
其中《小石潭记》更是我们中学课本里的名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诗人本是为了排遣心中苦闷,于是最初他访幽探胜,发现了小石潭,说自己是“心乐之” 。  
他饶有趣味地观察着小石潭的嶙峋奇状,潭中游鱼的往来嬉戏 。但渐渐地,他终于觉出静寂来,这里实在太安静了,“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诗人心中长久压抑着的凄凉终于再也抑制不住,他于是轻叹着发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感慨 。  
哪怕这里风景再美,却也只能作片刻赏玩,没有人会在这里长久居住 。  
“暂得一笑”后,随之而来的是百忧攻心的“已复不乐” 。  
便是这种“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的心态,让柳宗元的山水名篇,俱都染上一层浓郁的凄清悲凉的色彩 。  
而“千万孤独”的《江雪》,便是在这样的整体基调下,横空出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