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剪辫子整顿风俗是怎么回事?( 二 )


当溥仪会见这位胡适博士的时候,还有一小插曲,当时溥仪在养心殿安上电话之后,第一个打给的谁,他一看随机有一个淡黄色的电话本,就在电话本上看到了一个名字,他熟悉的名字 。
当时的武生泰斗杨小楼抄起电话就打 。你是谁?他问人家谁?人说我杨小楼,溥仪什么话没说,把电话撂了 。为什么?溥仪跟人说什么,他没想好说什么,这样再一个电话,他一看东兴楼饭庄,打给东兴隆东兴楼饭庄吗?我是什么王府人,一听那好,生意来了 。我订一桌丰盛的酒席,马上给我送到,结果这王府接到了酒席,一结账,没这么回事,人不知道谁定的,原来这是溥仪弄的一场恶作剧 。
再一个这个电话就是打给胡适的,电话本上有胡适 。你是谁,先问人家是谁?这是什么?这就是皇上的派头 。
我是胡适,胡适也反问了,说您是谁?好像听这么大口气!我是宣统皇帝皇上,下了胡适一跳,结果溥仪就说了,哪天见面聊聊,几经周折,终于在这一天溥仪见到了胡适 。溥仪什么打扮呢?大伙可以想象得到光亮的一个光头,按老北京话叫秃瓢黑,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实际上现在看来完全是衣服为皇上的派头,见到溥仪剃掉了那根辫子,他的一位伴读玉琮老受气,整天受气,这次拿溥仪开心了,说皇上,您这头可真亮,溥仪剃了个秃瓢,说您这回发大财了 。溥仪说你这什么话是不是?朕即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这天下是我的,我发什么财,小人之间,玉琮赶紧说,您这根辫子可太值钱了,您是真龙天子,您这根辫子如果卖给外国的贵妇,那可就可以大赚一笔 。溥仪火这么说话,你叫什么话?
见到溥仪剪掉了辫子,溥杰、溥家包括玉琮这些人等于解放了,因为溥仪剪掉了辫子,这几位回到府里奉旨剪辫,什么叫奉旨剪辫?这事实际引起了一些连锁的反应,并不是坏的反应,京城那些老顽固派的那些老王爷留着辫子这次都剪了 。因为什么?上行下效,皇上剪辫子 。你这些跟班的这些王爷能不剪吗?这就是示范作用 。由于溥仪剪掉了辫子,皇宫内当时统计大概有一千五六百条变的,就在那几天之内纷纷的落在了地下 。
没几天的功夫,这上千条辫子就在紫禁城之内消失了 。当时在宫内只有三位他的帝师,还有几位内务府大臣还留着辫子,可是不久随着溥仪也有一位帝师去世了,就剩了两位帝师和几位内务府大臣,他们还仍旧留着辫子,这几条辫子就成了逊清宫廷当中的活化石了 。
自然,溥仪剪掉辫子,马上就成了国内外重大的新闻,许多报纸就纷纷给予了报道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上海申报的一个报道,只有简单的六个字,非常简明,但是一语中立 。怎么写的?六个字就是溥仪昨剔辫子,别看这个六个字,这是一个历史重大的变化 。
【宣统剪辫子整顿风俗是怎么回事?】早在清末的时候,这慈禧太后他就曾经发出过一种规劝,因为当时改革之声不断,慈禧就发布了他自己的一个看法,而且说的比较坚决,说朝廷的规矩不能改,满族的服装不能改,辫子不能剪等等,几条原则不能变 。而且朝中提到了辫子,慈禧他咬牙切齿地就做出了一句断言,他是这样讲的,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 。
现在分析起来,慈禧太后不是吃干饭的,看得非常之准,想当年清朝杀戮成千上万人,就为了一根辫子,建立起它的抽象的这么一个政权的象征 。而那个时候随着辫子纷纷落地,就实现了改朝换代,这有可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深层次的启示 。
甭看溥仪逊位已久,可是他自己仍然常说那句话,常说不鲜,他总有新意,朕系天下,朕系天下什么意思?我就代表了天下,我就代表了民心,实际上时代已经变了,他还想坐着复辟,梦想着重登九五,重新坐上皇帝的宝座,实际上现在看来这就是痴心梦想 。宫内人不知溥仪的老爹和那几个叔叔早就剃掉辫子了,溥仪是剪掉辫子的落伍之人 。那么人们是怎样认识这位没有辫子的皇上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