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之下,2021“重塑”互联网( 二 )


2021年 , 线上流量进一步见顶 , 这让各线上内容公司从对增量用户的争夺 , 逐渐转向对存量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 各公司也都尝试突破边界 , 向对方腹地发起挑战 , 比如“南抖音、北快手”相互进攻对方腹地 , 而腾、爱、优等长视频平台都推出了旗下的短视频平台 , 以短视频见长的字节跳动也开始大举押注中、长视频 , 又比如斗鱼、映客等直播平台纷纷转向垂直社区、社交以获取新流量 。
2021年 , 内容行业监管进一步趋严 , 除了此前已拥有较严格监管制度的文学、长视频和电影行业外 , 针对直播、短视频、信息流和游戏行业的监管也进一步加强 ,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相继落地 , 这些新规给内容行业带来更清晰的指引之外 , 也加速了规范性较差的中小企业出清 , 马太效应显现 。
品牌广告收入降低、线上流量见顶 , 及内容监管趋严的共同作用 , 让内容产业加速探索新业态和新模式 。 2021年 , 传统内容产业(如文学、音乐、动漫等) , 进一步发挥IP(知识产权)优势 , 成为线上内容产业(直播、长短视频、游戏、电竞)的内容源头 , 二者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跨界和协作 。 特别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交互技术和虚拟场景的发展下 , 内容产业来到创新爆发前夜 , 而物联网、全真互联网、RTC实时互动等成为被业内看好的赛道 。
5G通信
从平地惊雷到润物无声
2020年 , “5G普及元年” , 运营商在5G用户数量上以“亿”为单位你追我赶 , 5G手机的价格从3999冲到1999 , 甚至逼近千元水平 。 在疫情的影响下 , “5G换机潮”并没有想象中来得猛烈 , 针对运营商的投资压力、5G的盈利模式等问题的讨论 , 也常常见诸报端和网络 。
2021年 , 人们似乎已经不太热衷给它一个关于5G的“名分” 。 热度退去的另一面 , 是5G正在成为我们日用而不知的基础设施 。 中国信通院的统计显示 , 我国前三季度5G手机出货量已经达到1.83亿部 , 占比已经超过7成 。 人们也不再因为突然连上5G网络而惊喜 , 因为我国5G基站数已经突破百万 , 不但在大型城市已经实现了连续覆盖 , 95%的县城也有了5G网络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以5G网络为新的基石 , 数字经济正在继续深入改变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 。 视频网站上 , 4K超清视频已经不是稀罕物;年轻人的客厅里 , 云游戏也成为一个新的选择;运营商的财报中 , 经营数据也开始走出低谷 , 稳步向好 。 工信部多次在全国举办现场会 , 联合多个部门 , 一起推动5G在千行百业的规模化应用 。 率先出发的头部企业 , 也正在将其智慧转型的经验进行复制推广 。
人工智能
规模增大 , 技术加强
在2021人工智能计算大会上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说 , “人工智能已经从五六年前的‘黑科技’变成了今天的‘热科技’ , 前沿研究不断涌现 。 各种行业的‘大脑’、无人化作业模式不断涌现 , 正在推动着智慧时代的到来 。
AI训练模型的规模不断扩大 。 这些大模型包括年初华为发布的1000亿参数盘古大模型、2000亿参数的鹏程盘古-α模型、1万亿参数的阿里达摩院M6模型、1.6万亿参数的Google switch transformer模型、1.75万亿参数的智源悟道2.0智能模型、1.9万亿参数推荐的快手精排模型等 。
“人工智能的发展应从家家户户‘大炼模型’的状态逐渐变为把资源汇聚起来 , 训练超大规模模型的阶段 , 通过设计先进的算法 , 整合尽可能多的数据 , 汇聚大量算力 , 集约化地训练大模型 , 供大量企业使用 , 这是必然趋势 。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铁军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