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地平仪 , 它是飞机中指示机身俯仰和倾侧状态的仪表 , 对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日 , 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由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组成的团队正在为学生上航空专业认知第一课 。 从认识飞机的构造、基本原理、设备功能 , 到介绍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成就 , 教师的讲解细致生动 。 与平日不同的是 , 这堂课不是在教室里 , 而是在一架CRJ200型客机的机舱里 。
这是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深化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 。 今年起 , 该校与航空企业共建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群 , 联手培养“蓝天工匠” 。
“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就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与产业优化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 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贡献力量 。 ”天津机电职院党委书记王千文说 。
培养的是国家需要的
“在飞机上上课太棒啦!”这是学生们的普遍感受 。
“这并不是一份普通的制造工作 , 哪怕是再小的一个零件都关乎飞机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 ”听了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的讲解 , 进行了应急救援演练 , 再到企业参观学习后 , 学生郝子骏感慨道 , “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不管学习还是工作 , 一定要执著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 ”
学校优越的实训环境和先进的设施设备不仅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 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报国志 。
【天津机电职院:专业课开到飞机上】“学校和企业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 , 我一定要努力学好本领、练好技能 , 将来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 ”学生郭春江说 。
“我们按照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和航空公司的要求 , 对标中国民航CCAR-147培训标准 , 把航空航天制造和飞机维修企业对人员的要求和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 ”天津机电职院机械学院院长张文健告诉采访人员 , “我们希望从第一节课开始 , 就帮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 了解职业要求 , 明确努力方向 。 ”
练的是企业有的
2020年底 ,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内一家航空公司签署协议 , 双方秉承“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原则 , 致力于打造实体化运行、产学研训一体化的产教综合体 , 探索可推广的校企合作新范式 。
学校与航空公司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 共建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群 , 开设飞机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和飞机机载设备装配调试技术2个新专业 , 首批培养106名学生 。
同时 , 双方共建航空维修紧缺人才实训基地 , 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产、教、研、训、赛一体化的公共实训场地 。 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 , 航空公司提供教学实训设备及实训场地建设配套设施 。
除了CRJ200型客机外 , 实训基地内 , 罗宾逊R44实习飞机、小鹰500实习飞机、涡喷6实习发动机等教学设备齐全 , 它们从企业直接来被运到这里 , 成为最前沿的教学资源 。 此外 , 3个飞机维修实训室的设计功能各异 , 可以满足专业教学和实训需求 。
“我们双方共建专业和实训基地 , 就是要打破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技能需求脱节的障碍 , 实现企业有的就是学校练的 , 着力培养专业技术能力过硬、综合素质俱佳的‘蓝天工匠’ 。 ”张文健表示 。
教的是工作用的
有了实训基地和教学设备等硬件 , 如何缩短教学理论与实操间的距离、让学校教的变成工作用的呢?为了破解这一难题 , 天津机电职院与航空公司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 , 积极构建校企互聘模式 , 打造创新型教学与技术人才队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