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时,七国要求瓜分清朝,只有美国坚决不同意,为什么?( 三 )


4、美国虽然在经济上具有雄厚的实力,但在军事上却还只是一个二流、甚至是三流的国家,国家军备力量不足以与其他列强国家抗衡 。所以美国在华只能凭藉经济实力参与列强的竞争;
5、美国担心列强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筑起壁垒,影响美国在华的商业利益 。甲午战争后,俄国自恃干涉还辽有功,加紧对满洲的控制,美国担心这会损害它的在华利益;
6、列强的相互牵制和清政府的虚弱,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
“海约翰政策”的主要内容为:
1、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在华的“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投资事业和其它利益;
2、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的货物关税率、船舶关税、铁路运输费与他国均等 。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反对瓜分中国,主要目的是给后来的自己找到在华获取最佳利益的机会,也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及其他各国在华特权,缓和与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美国在门户开放政策之下,并提出“以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原则来处理各国在华利益,使美国在与各国的争夺中,能保持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 。由于“利益均沾”之说,有助于协调列强在华矛盾,故到1900年3月20日,美国此项政策得到各国满意答复 。
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结合自身的实力和现状,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
“门户开放”政策以机会均等原则为核心,借助自由开放的贸易原则,不仅为美国的经济扩张发展不断寻求贸易机会,开辟国际市场空间,也为其他列强国家提供了同样的机会 。因此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已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
显然,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是具有排他性的 。英国代理外交大臣巴尔富曾指出:“一块租借地必然要给予某些人,而当某些人得到它时,其他人必将被排除在外 。”美国政府也非常清楚“瓜分中国”对它们在华利益构成的威胁 。因此,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说,“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美国作为一个后来居上的国家,在早期的利益瓜分中是暂时处于晚到或不利地位,因此不得不从实际出发,以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反对“瓜分中国”,是一种无奈和现实的选择,并不是良心发现的所为 。它是以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的,这不仅使它获取在华利益,也使得它扩大了在列强侵华活动中影响力,为后续加紧与其他列强国家在中国的角逐奠定了基础 。
多谢热心读者“点赞+关注”!
感谢信任与邀请 。
这问题本身就是在篡改历史 。
发生在1900年6月的庚子事变,如果说美国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什么?那就是美国于1899年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有签于列强各国在殖民掠夺中国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为各自利益产生了诸多矛盾,常常相互拆台 。最严重的事件发生在中法战争之时,法国在中法战争之中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严重影响了其它列强的对华殖民贸易利益 。其它各国纷纷对法国表示抗议不说,英国更是除抗议和警告法国之外,因此拒绝法国军舰停靠香港休整补给 。
美国之所以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当时只是二流国家,实力远远比不上英、法、德等国,也因为路途遥远无法如沙俄一样从中国得到那么大的利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