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认为 , 在加速零碳电力供给的基础上 , 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再电气化 , 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利用脱碳和零碳的重要途径 。 而如何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等信息与控制技术 , 将人、能源设备及系统、能源服务互联互通 , 使电源、电网、负荷和能源存储深度协同 , 也值得深思 。
将碳“围剿”在城市地下空间
“要实现‘双碳’目标 , 一定要聚焦城市 。 ”钱七虎说 , 有数据显示 , 全球碳排放的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来自城市 , 而中国三线以上城市总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1/6 。 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碳排放 , 应对之策是碳减排与碳汇 。
钱七虎解释 , 碳汇有生态碳汇和人工碳汇 。 生态碳汇是发展绿水青山的生态建设 。 而人工碳汇可以利用地下空间的封闭性、稳定性等优势 , 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永久封存地下 。
如果说地下空间是尚待开发的固碳“潜力股” , 对建筑业和交通业的绿色转型 , 地下空间同样大有可为 。
【实现“双碳”目标,亟须多种技术“抱团”发力】钱七虎表示 , 交通的碳减排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零碳燃料 , 最好用氢 , 但是氢要解决运输和储存的问题 。 另一个是交通转地下 , 用电动交通 , 不用直接燃料的交通 , 发展地铁为主的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地下低真空高速磁悬浮的城际交通、发展地下物流系统 。 当然 , 光有轨道交通不够 , 还要有城市地下快速路系统 , 发挥私家车‘门对门’的优势 。 ”(金 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