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超前点播后,“爱奇艺们”距盈利更远了?( 三 )


文章图片
图4/4

股价更是犹如过山车一般 , 从高峰46.34美元/股 , 跌至近日的8.5美元左右 。
为此 , 爱奇艺还不得不开启了港股二次上市的历程 , 据彭博社报道 , 爱奇艺考虑筹集5亿美元 , 最快今年底在港上市 , 并考虑将美国银行、高盛和法国里昂证券作为其上市承销商 。
而吞噬爱奇艺盈利空间的主力 , 正是各类短视频平台 。
先是抢走用户观看时长 。 QuestMobile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短视频时长份额达到19.5% , 远高于在线视频的7.2% 。
再是夺走广告收入 。 在爱优腾三大玩家中 , 广告收入下降最为明显的正是爱奇艺 。 财报显示 , 2018-2020年 , 爱奇艺的广告营收逐年下降 , 分别为93亿、83亿、68亿元人民币 。 今年一季度19亿元 , 与去年四季度持平 , 二季度为18亿元 。 同期 , 短视频行业的广告收入增长近30% 。
尽管爱奇艺也试图开拓出更多的战线 , 比如短视频平台“随刻” , 下沉类软件爱奇艺极速版 , 甚至还上线爱奇艺阅读、爱奇艺泡泡、爱奇艺知识、饭饭星球、手游产品等独立APP 。 但今年Q2财报显示 , 爱奇艺其它业务的营收达到11亿元 , 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 , 占总营收的16% , 还远远无法扛起盈利的重任 。
所以 , 爱奇艺今年多次炮轰短视频平台的侵权行为 , 或许也正是因为后者对其冲击太大 。
事实上 , 在超前点播取消之前 , 为了应对短视频的冲击 , 爱奇艺也曾探索多条盈利之路 , 不过都走得并不容易 。
一是自制内容 。 2015年 , 《盗墓笔记》在爱奇艺上线 , 让会员付费开始被观众逐渐接受 。 此后 , 爱奇艺推出的“迷雾剧场”也一度备受好评 。 然而自制内容背后的制作成本显然也成为了沉重负担 , 尤其是当腾讯、优酷、芒果TV等竞争对手也紧随其后 , 烧钱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
此前腾讯副总裁孙忠怀就曾透露 , 腾讯视频过去3年投入的内容成本已经超过500亿元 , 并且未来三年仍将投入超过千亿元 。
更何况 , 爱奇艺日前新推的《八角亭谜雾》 , 作为2021年迷雾剧场的开场之作 , 5.7分的网络评分远不如预期 , 潮水般的负面评价 , 更是让这部剧远离了爆款的行列 。
二是头部综艺 。 《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中国新说唱》等综艺原本是爱奇艺的“爆款” , 获利空间也显然不小 。 据报道 , 2018年爱奇艺花3亿重金打造的《偶像练习生》 , 仅靠农夫山泉的独家冠名费就收回了2亿成本 , 而这个节目还囊括了小红书、你我贷、网易云音乐等其他赞助商 。 有媒体称 , 四年来爱奇艺仅在《偶练》和《青春有你》的冠名费方面 , 就赚了近30亿元 。
然而 , 今年受“倒奶事件”影响后 , 爱奇艺和腾讯的王牌综艺都遭遇停播 , 靠粉丝经济获取收益的路径也被斩断 。
条条路都难走 , 盈利便成为“老大难”问题 。 当然 , 不只是爱奇艺 , 整个长视频行业都陷入了盈利的焦虑 。 据“派财经” , 无论是现在的爱优腾、还是曾经的土豆、搜狐、pptv、迅雷 , 除了芒果TV ,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能实现盈利 。
而爱奇艺面临的种种难题 , 无论是自制内容的成本不断“内卷” , 还是综艺节目的风声收紧 , 也都将给其他玩家们增加同样的压力 。
只不过 , 爱奇艺的困窘目前似乎尤为突出 。 根据财报 , 截止2020年底 , 爱奇艺所持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143亿元 , 但到了2021年上半年 , 这一数字仅剩余123亿元 。
中信证券研报在总结爱奇艺的风险因素时提到 , 融资困难会导致现金流断裂风险 。 爱奇艺的招股书中也提到 , 自己可能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偿还巨额债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