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小知识 野钓实用技巧大全( 二 )


4、鲢鱼: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 一生以浮游生物为食物 , 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 , 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变成吃浮游植物 , 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 , 对糟食也很有食欲 。
5、鲶鱼:鲶鱼是肉食性鱼类 , 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 , 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 , 也吃虾类、水生昆虫等 , 不吃素饵 , 钓鲶鱼可用大黑蚯蚓、禽畜内脏等 。
6、黑鱼:黑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 且较贪食 , 不吃素饵 , 钓黑鱼可以用蚯蚓、小青蛙、小活鱼、小河虾、泥鳅、蜂蛹等 , 也可以用雷蛙等拟饵路亚黑鱼 。
五、调漂方法
【野钓小知识 野钓实用技巧大全】1、重铅找底:重铅找底的目的是为了测量水深 , 实际上就是大致把握水底到浮漂之间的距离 , 在心中有个较为粗略的估量 。
2、下挪浮漂:浮漂向下挪动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调漂时双钩都能离底 , 这样调漂时线组产生的重力才能与浮漂产生的浮力平衡 。
3、调剪铅皮:浮漂完全沉入水中 , 且已知钩子和浮漂之间的距离小于水深 。这时 , 通过剪铅皮使浮漂浮出水面时 , 双钩肯定都是离底的 。
4、挂饵找底:挂上饵后浮漂一定会下降或再次沉入水中 , 也就是说 , 通过双饵的重量判断浮漂的浮力大小 , 并决定是钓灵还是钓钝 。
5、调整浮漂:空钩时浮漂露出四目 , 挂饵后剩两目说明诱饵重量两目 , 再往回调到浮漂露出两目 , 此时双钩一钩平躺一钩轻触底 。
六、漂相解读
1、黑漂:黑漂别称闷漂、拉漂 , 特点是整个浮漂都会被拖入水中 , 钓鱼时若出现这种漂相 , 要么是小鱼闹窝 , 要么是个体大且吃饵凶猛的鱼在吃饵 。
2、顿漂:顿漂别称顿口 , 特点是浮漂到位后 , 会出现有力的下顿动作 , 小的可能不到小半目 , 大的可能是1~2目 , 早春和冬天钓鱼时 , 顿漂抬竿中鱼率极高 。
3、顶漂:顶漂别称送漂、抬漂 , 特点是浮漂到位后 , 会出现上浮动作 , 小的可能浮小半目 , 大的可能上浮1~2目 , 特别是钓鲫鱼时最常出现顶漂 。
4、点漂:点漂的特点是浮漂上下轻微跳动或摇晃 , 出现点漂是鱼接触饵料的信号 , 表明鱼发现饵料可能要吃钩 , 此时要随时准备抬竿 。
5、斜漂:斜漂的特点是浮漂先点动 , 再沿水面边倾斜边下沉 , 此时抬竿中鱼率极高 , 这种漂相一般是草鱼和青鱼 , 下沉速度越慢个体往往越大 。
6、抢漂:抢漂的特点是钓饵刚一落水浮漂就会被拖走 , 出现这种漂相一般是白条、翘嘴等上层鱼类在抢饵 , 但也可能是鲶鱼等凶猛的鱼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