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散文诗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散文诗( 二 )


同样 , 徐志摩笔下的“飞” , 也必须联系这种相对论学说的概念和比喻 , 才能解释清楚 。面对“几百万个太阳”“在无极中激荡 , 旋转”的宇宙大观 , 只有具备徐志摩所讲的“飞眼”才能“目睹” , 也只有“全身在空间飞动”并且“相近光的速度” , 才能飞出“时空的关塞” 。总之 , “飞”要冲破传统时空;这也正是徐志摩的人生追求 。当他第一次乘飞机尝试了“云游”的感受以后 , 兴奋地说:“我当时的希望 , 就望这样的飞出了这空气的牢笼 , 飞到整个的宇宙里去!我幻想我能在下一刻儿飞在地王星与天王星的中间 , 把我轻视的目光 , 远望着这一座人们以为了不得大的地球 。”
直到去世前不久 , 徐志摩还给他的学生讲:“闲时念些浅近的关于天文的书”“可以使我们的灵魂 , 不致每天按着地球跑 , 也得飞向远去看一看这座宇宙星辰的神秘 。”可以说 , “飞”无论作为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还是典型的诗歌意象 , 其作为具有丰富时代意蕴的个性特征之一 , 就是深受相对论的思想影响;也标志着现代文学与诗坛名家接受科学新知形成的审美价值取向 。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 南京大学博士后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刘为民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