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11月24日报道 , 科学家日前发出警告称 , 一种携带“极其大量”突变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悄然出现” , 在多国疫情“再现高峰”之际 , 这样一种新变异毒株的出现或将“雪上加霜” 。
  
 
文章图片 
 
 B.1.1.529毒株共有32处刺突蛋白突变 
 令科学家震惊 首次两种突变同时出现在一个毒株中 尽管基因组测序显示 , 迄今为止全球仅有3个国家和地区的共10个病例被确认感染了这种名为B.1.1.529的毒株 , 但它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严重担忧” , 因为这个新变异毒株出现了32处刺突蛋白突变 , 且其中的一些突变有助于病毒逃避免疫 。
 刺突蛋白是病毒的关键部分 , 新冠病毒通过它识别人体ACE2蛋白进入人体细胞 , 与此同时 , 现有的大部分新冠疫苗也是通过训练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突蛋白对病毒进行攻击 。 刺突蛋白突变会影响病毒感染细胞和传播的能力 , 但也会使免疫细胞更难攻击病原体 。
 令科学家震惊的是 , B.1.1.529新冠病毒变体包含了两个弗林蛋白酶切位点突变—— P681H(在Alpha、Mu、一些Gamma、 B.1.1.318变异毒株中曾出现过) , 以及N679K(在C.1.2中曾看到) 。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家汤姆·皮科克博士在推特上称 ,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两种突变同时出现在一个毒株中 。
 他指出 , 这一新变异毒株的突变情况“非常可怕” , 有可能“比此前所有新冠变异毒株都要可怕” , 包括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德尔塔(Delta)毒株 。 相较之下 , 德尔塔毒株的刺突蛋白突变为16处 。
 据报道 , B.1.1.529感染于11月11日第一次在博茨瓦纳被采集 , 该国目前已有3个相关确诊病例 。 3天后 , 11月14日 , 南非记录了全球首个B.1.1.529感染病例 , 另有5人已在南非确诊 。 此外 , 香港也发现了1例 。 一名前往南非旅游的36岁男子 , 于10月22日至11月11日在南非逗留 , 返回香港时检测为阴性 , 但在11月13日隔离期间检测为阳性 。
 科学家表示 , 香港的单一病例刚从南非旅行返回 , 这引发了人们对更多病毒可能已经通过国际旅行传播的担忧 。 皮科克博士写道:“对亚洲的输出意味着 , 感染可能比目前基因序列检测得到的结果更为普遍 。 ” 
 此外 , 他还表示:“极其长的分支长度和难以置信的、惊人数量的刺突蛋白突变表明 , B.1.1.529可能是真正的担忧(预测从大多数已知单克隆抗体逃逸) 。 ” 
  
 
文章图片 
 
 B.1.1.529毒株已引起科学家的“严重担忧” 
 或从艾滋病患者体内进化而来 印证了此前科学家的担忧剑桥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拉维·古普塔表示 , B.1.1.529上的两种突变增加了传染性 , 降低了抗体识别能力 。 从目前的突变来看 ,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不过他表示 , 这种病毒的一个关键特性尚不清楚 , 那就是它的传染性 , 因为这才是导致德尔塔变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原因 , “免疫逃逸只是可能发生的情况的一部分” 。
 科学家们称 , 将密切关注这一新变种 , 观察它是否有积聚势头 , 或是更广泛传播的迹象 。 而一些病毒学家已经开始对南非的情况感到深深的担忧 。 他们表示 , 目前南非的B.1.1.529感染病例都来自豪登省 , 而当地近日的病例出现了激增 , 这很可能是由一种新的变异毒株驱动 , 因为新增病例在非常局部的地区突然上升 。 不仅如此 , 在南非现有病例中 , 其中一名病患是尚未满周岁的女婴 , 这意味着已出现了家庭传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