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治伤寒汗后,盗汗不止,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并宜服之:龙胆不以多少,焙干 , 为细末,每服一大钱,猪胆汁三两,点入温酒少许,调服,空心临卧 。(《杨氏家藏方》龙胆汤)
治肾囊风瘙痒或破,流水,又名绣球风:苦龙胆草、经霜桃叶、蜂房、藜芦、千张纸 。共捣细末,芝麻油调搽 。(《滇南本草》)
高血压:龙胆草6克,黄芩15克,钩藤15克,夏枯草18克,菊花9克,水煎服 。12胸胁疼:龙胆草、柴胡、香附各9克,水煎服 。13传染性肝炎:龙胆草、板蓝根、金钱草各15克 , 水煎服 。
龙胆草的配伍应用
配黄连:
二药皆苦寒之味,黄连解毒作用颇著,善清心火;龙胆草善泻肝胆实火,肝经热邪用之神妙 。二药相须为为用力宏效著,善泻肝胆之火,主治目赤肿痛、耳聋耳呜 。
配大黄:
两者均属至阴之品 , 苦寒之味 , 二者合用,泻火解毒力强而猛,龙胆草专人肝、胆,清泄肝胆有余之火,得大黄之助,沉下阴行,疏通下焦湿热之结,所谓“抑其怒、折之使之下”义,此外,大黄尚可行肝之滞,破血中之瘀,二者相使为用,对于肝郁火盛、湿热内炽所致胁痛耳聋、口苦目赤、黄疸热痢、阴囊湿肿、便秘燥结、甚或吐衄惊狂等证,均可应用 。
配石决明:
龙胆草味大苦、性大寒 , 纯阴之品 , 入肝胆二经,其气味厚而沉下,能导热下行,为降泻肝胆实火之要药;石决明味咸微寒 , 人足厥阴肝经,其质重沉降 , 故能重镇平肝、镇潜浮阳,为凉肝镇肝之品 。二药本沉降之性,平肝阳、清肝火,相使为用,则善治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头痛、目赤肿痛等证 。
配柴胡:
龙胆草苦寒沉降,泻肝胆实火;柴胡芳香轻清,升发疏泄 , 疏畅肝胆之气 。二药配用,沉降升散,一升一散,泻火清阳,郁滞均散 。
配当归:
龙胆草苦寒,泻肝胆实火;当归甘温 , 养血益阴以和肝 。二药配用,意在泻中有补 , 疏中亦可防止因肝胆火盛而耗伤阴液 , 以去邪而不伤正 。
配茵陈:
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治胸胁胀满、口苦、咽干 。
【龙胆草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
(二)毒理试验
LD50:龙胆碱小鼠灌服LD50为460mg/kg,也有报道龙胆碱小鼠灌服LD50为1300mg/kg 。
(三)临床观察
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对湿热病人没有不适反应 。对无湿热之症病人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即有食欲减退、恶心、多尿等副作用 。饭后服用或用量过大,可使消化功能减退,并会出现头痛、头晕、颜面潮红等副作用 。
(四)少用则健,多用则伤
龙胆草大苦大寒,比黄芩、黄连更苦 , 能清泄肝胆湿热,少用健胃 , 多用伤胃;少用保肝,多用伤肝 。舌苔黄腻El苦口臭者服龙胆草不辨其苦,食欲能增 。如湿热已清,舌苔已化,再服龙胆草,则其苦难受,上则恶心,下则多尿 。
中医传统认为龙胆草是纯阴之药,多用能明损脾胃后天之火,暗耗肝肾先天之火 。
龙胆草健胃是有条件的,是针对脾胃肝胆湿热积滞之实证,不是针对脾胃虚弱而食欲不振 。用错了能使人恶心、呕吐,食欲更加减退 。对于湿热积滞之开胃,宜空腹少量服用 。
(五)龙胆草用治湿热为宜,剂量偏小为宜本药用治于湿热证为宜,并以湿热清化为度,有效辄止,不宜多服久服 。在使用前应询问和看一下有否口苦和舌苔黄腻,有的才是湿热的表现,如没有这些表现,宜谨慎使用本药 。常用剂量3——9g,最大不宜超过9——12g,剂量偏小为宜 。本品使用不当出现副作用的情况临床时有发生的 。
- 己所欲则广施于人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则广施于人
- 羊肌藤简介 羊肌藤的功效与作用
- 桐油根的功效作用与药用价值
- 羊角桃的功效与作用 羊角桃的来源
- 柏树的功效与作用 柏树的药用价值
- 雪莲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介绍
- 荆芥图片 中药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 岩乌头的功效与作用 岩乌头的药用价值
- 灵芝的功效与副作用详解
- 荆芥图片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