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孩子挨打后,若有这2种反应,家长“稍安勿躁”,否则容易伤了娃

一些中国家长比较推崇“棍棒教育”法则,将“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执行到底。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总是认为“打一顿就好了”,孩子肯定就会“老实”了。殊不知,家长的“棍棒教育”,很可能会“废”了孩子。  
“棍棒教育”下的孩子,非但不听话,还更加叛逆  
李先生的脾气比较火爆,对儿子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粗暴。在他看来,男孩子就要严格管教,不听话就打,打到他听话为止。否则长大后更不好管教。  
上小学时,儿子比较调皮,老师经常会向李先生和妻子反映,“李帅上课爱和同学讲话。”“李帅上课扰乱课堂纪律。”“今天李帅又欺负同学了。”每次,李先生都会火冒三丈。  
  
家长|孩子挨打后,若有这2种反应,家长“稍安勿躁”,否则容易伤了娃  
文章插图  
  
等到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必然会受到李先生的严厉批评。若是儿子乖乖认错还好,李先生还会放过他一马。若是儿子不服气,讲道理没用,李先生就会将儿子打一顿,再罚他面壁思过。  
儿子上了初中后,个头长高了,脾气也大了。只要李先生批评他,马上就会还击。父子关系势同水火,两人很难正常沟通。  
其实,不少家长信奉“棍棒教育”,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打了就会长记性,也会“老实”很多。但家长的“武力”威慑只能管住一时,却管不住一世。  
孩子逐渐长大后,就会与父母对抗,叛逆思想会越来越严重。一旦孩子与家长产生隔阂,家长再想拉近彼此的关系,可能会非常困难。  
  
家长|孩子挨打后,若有这2种反应,家长“稍安勿躁”,否则容易伤了娃  
文章插图  
  
孩子挨打后,若有这2种反应,家长“稍安勿躁”,否则容易伤了孩子  
▲孩子与家长对打对骂  
若是孩子经常被家长打骂,当孩子忍到一定时候,容易在冲动之下,与家长激烈对抗。比如父母对孩子施加拳脚,孩子回以拳脚。  
父母大声斥责孩子,孩子也会责骂父母。  
孩子在愤怒的情绪状态下,感觉不到父母的和蔼可亲,觉得父母变了,不爱自己,也不信任自己  
。  
孩子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会爆发,心理也会发生扭曲。家长的打骂已经失去了作用,反而会加剧矛盾,让孩子开始仇恨家长,还可能引发严重的肢体冲突。家长就要停止打骂,反省自己的言行,尽快与孩子和解,避免与孩子越走越远。  
  
家长|孩子挨打后,若有这2种反应,家长“稍安勿躁”,否则容易伤了娃  
文章插图  
  
▲孩子保持沉默不反抗  
孩子面对家长的打骂,可能无力反抗,就会保持沉默,不言不语。有时,家长甚至可以感觉到孩子的隐忍,在极力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  
若是家长不懂得及时停止,继续打骂孩子。孩子就会在沉默中爆发,开始仇视家长,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面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不可盲目信奉“棍棒教育”,以免破坏亲子感情,破坏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一旦孩子对家长有了“心防”,就不愿意再靠近家长,甚至开始仇恨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就违背了初衷,失去了意义,不仅会伤了孩子,与孩子的关系也很难改善。  
  
【 家长|孩子挨打后,若有这2种反应,家长“稍安勿躁”,否则容易伤了娃】家长|孩子挨打后,若有这2种反应,家长“稍安勿躁”,否则容易伤了娃  
文章插图  
  
家庭关系的改善,需要孩子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突破  
★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应当学会换位思考,  
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就会发现事情原来不是家长想象的样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