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教案 初三政治课教案( 三 )

  
第二步:“找朋友”活动:  
每位同学设计制作一张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名片,先在班级中进行自我介绍,然后送给你想认识的朋友 。(为达到一定效果,每个同学只有一次拿到名片的机会,不能重复)  
第三步:音乐升华 。  
播放臧天朔的《朋友》在音乐中升华对友谊的感受 。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找朋友”活动形式活泼,但介于游戏规则的限制,有些同学可能找不到的朋友,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活动的效果 。  
初中政治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  
2.能力目标: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  
3.知识目标: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  
【重点难点】  
1.重点: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  
2.难点: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  
【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 。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 。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 。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一)轻松一刻(说说、唱唱)——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感悟友情  
引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 。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奋发,使人向前 。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  
1.请学生列举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文艺作品的名称,看谁知道得最多  
2.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演唱自己所喜爱的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播放有关“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音乐,如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等),并请同学们欣赏并一起来演唱 。  
3.思考并交流:  
(1)在歌曲播放和演唱的过程中,请问你对其中哪个画面或哪句歌词印象最深?为什么?  
(2)你认为朋友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学生发言:3一4人)  
(二)真情告白:我的交友故事——联系实际,体验感悟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编织友情,都有过这种情感的丰富体验 。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最愉快的交往、最难忘的朋友,或者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一次来自朋友的善意劝说或告诫,使你至今难以忘怀) 。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小组交流 。学生6~8人一组围坐,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交友故事或在交友方面最深的感受和此时新的感悟 。  
第二步:全班交流,分享体验 。各组推荐或自荐一人为代表,用简练的语言谈自己交友的经历,或是有代表性、典型的事,并用概括的话说出自己对朋友和友情的感受 。(问题提示:(1)自己为什么需要友情?(2)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知心朋友的哪些帮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