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民国里的哪一个人?( 四 )

  
文章插图  
身在炼狱,我不怕死,怕只怕我爱者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 。——《风声》顾晓梦  
老实说,《黄金时代》的剧情就像萧红的文章一样有点女生轻柔浅吟的碎碎念感,但仔细看剧照却张张精致,正如萧红的笔触于平淡随性处见功夫 。南方姑娘汤唯把这个北方大妞演绎得细腻灵性 。她的内心浸透了苦楚,说起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反倒寻寻常常波澜不惊 。甚至不需要同情,甚至从她那仅有的一点点欢愉里我们都能觉察到痛感 。好像她不太讲究什么逻辑与格式,就那么一点点地娓娓道来,愿意听你就听,不听她也不强求似的 。是的,她不要求什么,她只是想写下来以待将来或许的纪念 。在那样淡淡的口吻中叙述的呼兰河,竟比鲁镇还要可怖,那时候她才不到三十岁啊 。人世间是怎么一回事,男人是怎么一回事,她懂,可是她骨子里有一种“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的豪迈之情 。然而最苦难的女性是并不识字的,或许不识字倒好,识字的比不识的更觉得苦 。如果是那么苦换来的才情,不要也罢,我倒希望萧红她是个普通人 。  
她的一生沉浸在漫长的冬雪里,而鲁迅是那冬晴日难得的太阳 。也许是个人感情的缘故,我还是最喜欢她的《回忆鲁迅先生》,读来就像看了整部的鲁迅电影,一幕一幕就这样随着时间鲜活地流淌着,笑过之后还会哭: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梅雨季节,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楼还喘着 。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有什么事吗?”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摘自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为什么对萧红那样好?因为同情她的苦难,因为他们同样经历过那时的苦难?好像是的,又好像不全是 。只是说不清为什么,我偷偷的羡慕着她,谁会不喜欢太阳呢?然后那羡慕就渐渐转移到对上海的绿台灯和电车的迷恋上去了,连同那一句“明朝会”,我都觉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道别 。  

你最喜欢民国里的哪一个人?
  
文章插图  
《黄金时代》萧红  
《阮玲玉》有太多人提到,在这里想说的是,我感觉《阮玲玉》比《花样年华》好,因为不止于爱情,它更丰富,也更凄美 。里面张曼玉模仿阮玲玉电影的每一场戏我都几乎看哭,雪地里,大雨中,生离或者死别 。印象深刻的是,阮玲玉为了争取饰演大众女劳工的角色,在导演面前果断地抹掉唇上的鲜红,脱下的黑色大衣里面只穿着一件极朴素的普通旗袍 。她不单是要改变戏路,她更渴望成为新女性 。还有一场戏,阮玲玉问蔡楚生为什么喜欢蹲着 。蔡说,不是喜欢蹲着,是习惯了 。中国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习惯蹲着,不是喜欢,是没有办法 。蹲着等官老爷,等地主老爷在脑勺后啪的拍一巴掌,也蹲着等救星 。不要老是高高在上,试着蹲下来,你有多久没蹲过了?阮说,小时候妈妈做事,休息的时候我跟她一起蹲着 。还有长大了,刚拍戏的时候,我也是蹲着在外面等,等试戏的机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