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恐龙图片 恐龙的风水( 三 )


“如果不让老百姓参与,光凭现有的技术力量根本找不到化石;放开让群众参与吧,他们乱挖乱采,会对化石造成巨大的破坏 。”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退休高级工程师康子林,从事全省古生物化石调查和研究已十多年,他对古生物化石相关工作是否放开群众参与充满顾虑 。因为他在此前参与的多个古生物化石调查项目中发现,私人手中收藏的恐龙足迹化石,别说研究,连见到实物都很困难 。
而作为民间力量,袁舒森和他所在的协会,对野外化石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前些年拼命去找,希望找到越多越好;现在是拼命去埋,免得被不法之徒发现后盗走!”
还原恐龙游泳猎杀场景

可爱恐龙图片 恐龙的风水

文章插图
赤城侏罗纪地质公园恐龙足迹片区全貌 。
“从西边数,首先是尚义小蒜沟,往东是赤城张浩村,再往东是滦平的几处,然后是承德县……”康子林等人在调查中发现,河北省恐龙足迹化石产地主要沿北纬41度线分布 。他说,研究这些痕迹化石,能够更好地认识古地理环境、古气候 。
因为出产不多,河北在恐龙化石研究领域不占位置 。但恐龙足迹化石的不断发现,却让河北有了一席之地 。
最早对河北恐龙足迹展开研究的专家,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奠基人杨钟健 。邢立达写道,从1929年到1979年的漫长岁月里,杨钟健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国古足迹学研究,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杨时代” 。
那时,发现的恐龙足迹很少,但杨钟健却先后以河北的地名命名了两种恐龙足迹 。
中科院双古所收藏有一块发现于张北的石板,其上有两个恐龙足迹 。1960年,杨钟健研究后将其命名为张北足迹 。
1979年,河北省地质局综合研究地质大队送来的一大块岩石上也有两个足印,为杨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他综合分析后将此定名为新种:张北足印属下的滦平张北足印 。
与老一辈研究者不同,邢立达一边进行专业研究,一边不断使用通俗语言介绍研究成果:“雨季来临,一波波不期而至的滂沱大雨再次席卷古赤城大地 。一群似鸟龙类恐龙在眼前一掠而过,它们长得有点像鸵鸟,细长强壮的后腿使它们能以每小时56公里的速度飞奔 。现在它们身后的那几只小恐爪龙被越甩越远 。”
他描述了一个恐爪龙利用谋略捕猎似鸟龙的画面——
在平坦地域,恐爪龙很难追上似鸟龙,但这些杀手“玩”起了谋略,它们以松散队形紧随似鸟龙之后,将后者赶向湖畔 。
雨中,湖畔的泥土湿滑泥泞,影响了似鸟龙的脚步,它们每一次迈步都激起一片泥浆,一只年幼的似鸟龙突然摔倒了,虽然它很快就挣扎着站立起来,但扭伤了的脚使它已经难逃“恐爪” 。追上来的恐爪龙纷纷放出脚上的第二趾,切开了似鸟龙的喉咙和肚子 。它们开始狼吞虎咽,没用多久,这只似鸟龙就只剩下了一副骨骸 。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描述,是因为在考察中,邢立达不仅看到了落凤坡那片常见的三趾型的似鹬龙足迹,还意外地在6公里处的寺梁村山腰上发现了4个连续的恐爪龙类足迹 。
恐爪龙类恐龙都长着大型的、弹簧刀般的第二趾,这是它们捕猎的“杀手锏” 。但平时行走时,第二趾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只留下了两趾型的足迹 。
“最初追踪恐龙足迹的其实不是人,而是恐龙 。”邢立达认为,肉食性恐龙会追踪着植食性恐龙留下的足迹,伺机而动 。
这一认知,在古生物学界已成共识 。在更多的研究中,每发现一种大型的植食性恐龙时,总会发现一种与其相伴而生的肉食性恐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