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饮食文化特点的认识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二 )


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 。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 。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
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 。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
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 。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 。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三礼”中几乎没有一页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 。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 。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 。我们谈“礼”,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 。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 。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 。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 。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乎时代风尚的“礼” 。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
总结:吃东西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当它变成一种文化的的时候,不仅可以让人有更好的饮食体验,还会增加民族凝聚力 。
上面就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全部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文完,如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还有更多疑问,请在相关栏目查看,或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