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古诗原文 《滁州西涧》原文( 二 )


由此看来 , 这诗是有寄托的 。但是 , 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 , 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 , 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 。在仕宦生涯中 , 他“身多疾病思田里 , 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 , 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 。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 , 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 , 有志改革而无力 , 思欲归隐而不能 , 进退两为难 , 只好不进不退 , 任其自然 。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 饱食而遨游 。泛若不系之舟 , 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 , 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 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 , 但自愧无能 , 因而仕宦如同遨游 , 悠然无所作为 。其实 , 《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 。思欲归隐 , 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 , 恰同水急舟横 。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
说有兴寄 , 诚然不错 , 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 , 小人在上” , 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 , 毫无寄托 , 则割裂诗、人 , 流于肤浅 , 都与诗人本意未洽 。因此 , 赏奇析疑 , 以知人为好 。
(倪其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