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 , 通过微博建立起的广告、电商、直播等商业化基础设施 , 内容创作者能够更高效、更持久地对自己的社交资产进行变现 。 根据微博2021红人节披露的数据 , 9月 , 微博上基于作者的广告代言收入流水是25亿 , 其中作者获得收入16亿 , 同比增长了78%;双十一期间 , 微博小店交易金额同比增长534% , 作者人均订单量同比增长537% 。
而另一方面 , 微博平台的商业化能力 , 其实也与内容创作者的生产力、变现力息息相关 。
作为一个强媒体属性的平台 , 微博需要通过广告模式 , 将“传播价值”转化为“商业化价值” 。 而这过程中 , 决定着转化是否高效的是用户粘性与浏览深度 , 也体现为创作者的内容质量以及与粉丝间的社交关系 。
因此在这样的逻辑下 , 微博的广告体现出较强的社交属性 。 透过对关注关系、社交关系的研究 , 微博能够细化用户画像 , 从而为用户提供他们感兴趣、有意义、有价值的广告信息 。
基于此 , 根据三季度财报 , 在宏观广告市场承压、教育等部分垂直行业预算消减的大背景下 , 微博的广告和营销业务仍逆势实现了29%的增长 , 并推动微博总营收同比增长30% , 这体现出微博社交广告对品牌主的强吸引力 。
越是在预算收紧的时候 , 品牌营销就越是在意降本增效 , 这也就为微博提供了靠社交广告优势拓展新品类、发展优质客户的机会 。 根据招股书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前六个月的广告主总数为60万 , 每个广告主(不包括阿里巴巴)的平均支出由去年同期的454美元大幅增加至1379美元 。
文章图片
结语
最后 , 再回到这个问题 , 作为一家12年的企业、唯一一个成功从Web端向移动端的迁移并完成人群大扩容的产品 , 微博为什么还没被取代?
从商业的角度 , 要理解现在的微博其实非常简单:用“热点”占据流量入口 , 用“社交”强化用户留存 , 再用“社交广告”深挖商业化价值 , 微博构建出的是一个简明清晰又环环相扣的商业模式 , 这个模式驱动了微博实现存量的激活与商业化的成长 。
而从媒介的角度 , 微博多结构的人群构成及广场式的社交关系 , 所实现的舆论基础设施作用 , 仍无法被现有语境下的任何一个媒介所替代 。
微博作为一个拥有超5亿月活的广场 , 也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映射 。 在全球的互联网环境中 , 在所有由真实的人组成的社区里 , 事实上都无法完全规避现实中公众的矛盾与戾气 , 作为管理者 , 能做的只有明确规则、强化监管 。
微博用户构成的复杂性与议题的多样性 , 决定了其对社区的治理更加困难 , 但不能够忽视微博在整治饭圈、打击违规内容、保护个人隐私上的诸多努力 , 更应该看见微博所提供的个体连接、自由表达、平等对话的价值 。
我们能想象出一个比微博更好的、更适合当下环境的社交媒体吗?至少在现在 , 还没人能给出答案 。
原创内容转载开白可直接在文后留言
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微博强势财报的秘密:“热点”与“社交”双抓手构建差异化
互联网广告整体下滑 , 谁在增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