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 , 若无光的照射 , 该表面呈现与背景不同的曝光状态;若有光的照射 , 则切换至与周围环境相似的伪装状态 。
文章图片
研究者表示 , 该系统无需任何外部传感器和额外刺激 , 可在自然条件下实现完全自适应伪装 。 因此 , 该研究为具有色彩多样性的自适应可见伪装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易于配置、易于操作且有效的策略 。
这种光驱动的动态表面皱纹可以是一个动态平台 , 可能在智能显示、信息存储和防伪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
【上海交大团队开发视觉伪装系统:可应用于生态监测等方面】马天骄表示 , 由于表面微观图案与宏观图案可在光刺激下改变 , 因此能实现智能显示;由于褶皱具有类似指纹的独特细节 , 可应用到防伪中 , 而光驱动的动态褶皱的动态特性 , 则能进一步增强防伪的安全性 , 也可以用于信息存储 , 增大存储容量 。
不过 , 他也认为短期内不太可能实际应用 , 因为目前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 “由于我们利用的是光热效应带来的图案变化 , 该体系会升温(虽然温度不高) , 这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再如 , 双层体系的机械性能不够稳定 , 关于这点我们已经成功制备了许多单层褶皱 , 它们非常稳定 , 但尚未应用到伪装领域 。 ”
未来 , 他们也可能会探索如何实现多种伪装状态之间切换 。
据马天骄介绍 , 这项研究约用了3年时间 。 他们很早就设计了多种波长响应的褶皱图案 , 后来约花两年时间探索在不同背景、不同光驱动的伪装效果 。
“我们最开始只是设计了一种多种波长响应的褶皱图案 。 后来 , 我们一直探索褶皱在光学上的应用 , 因为它对光的散射或衍射都有很奇妙的性能 。 伪装是光学应用的一种 。 ”
“后来 , 受一篇《科学》(Science)论文启发 , 其利用褶皱对红外光的调控实现了红外伪装 。 我们想 , 褶皱对可见光也有很强的调节作用 , 能不能实现可见光伪装 , 这相比于红外伪装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 因而 , 我们开始探索褶皱图案在可见光伪装方面的应用 。 ”
马天骄表示 , 他们一直在探索褶皱图案的机制、动态、应用等 , 未来继续如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