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依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①若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 , 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 , 经度数值小的在西面 。
②若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 , 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 , 经度数值大的在西面 。
③若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时 , 要用两地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位:a .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 , 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面 , 西经度的地点在西面;b.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 , 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面 , 东经度的地点在西面;c.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 , 则两地分别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 , 互为东西方向 。
(3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对方位时 , 应注意的问题
文章图片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 例如 , 上图中A 、B、C的方向关系为正东、正西关系;D、E的方向关系为正南、正北关系 。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 , 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 , 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 , 先看两点所在经线 , 确定哪一点在东 , 哪一点在西;再看两点所在纬线 , 确定哪一点在南 , 哪一点在北 , 然后把此两项结合在一起 , 即可确定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 。 判读时 , 一般应先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 如下图中 , 先根据经度数值变化 , 判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 图示为南半球 , 可推断甲在丁的东南方向 , 丙在乙的西南方向 , 丙在丁的东南方向 。
③若不在同一幅图上 , 则要把各点转绘到同一幅图中进行判读 。 例如 , 下图中A 在C的西北方向 , D在B的西北方向 。
易错点4 坡度大小判断不准确
判断坡度大小的方法
1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
原因:同一幅图中 ,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 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 , 坡度陡 。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 , 单位距离的高差小(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小) , 坡度缓 。
2 .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1 )如果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 , 则等高线越密集 , 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 , 坡度越小 。 例如 , 下图中(单位:米)的坡度:C>A>D>B。
文章图片
(2 )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 , 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 , 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 。 例如 , 下图中的坡度:A>C>D>B 。
(3 )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 , 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 , 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 。 例如 , 下图中(单位:米)的坡度:B>D>A>C 。
文章图片
(4 )比例尺和等高距都不相同 , 则可用tanα=H/L的值进行比较 。 H表示坡高(相对高度) , 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有关系 。 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离/比例尺) 。
易错点5 通视问题判断不准确
破解通视问题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中两点是否可通视的问题 , 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 , 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 , 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 , 还要注意凹凸坡的问题 。
在形态上 , 凹坡是下缓上陡 , 凸坡是上缓下陡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 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 , 凸坡是外密里疏 。 如下图所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