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含义内容 会计学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二 )


各报表的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 。
2.损益表是反映某一时刻的经营成果 , 该表的最后一个数字“净利润“将列入利润分配表 。
3.利润分配表反映某一时期的利润分配情况 , 将期初未分配利润调整为期末未分配利润 , 并列入资产负债表 。
4.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变化的结果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 。
1、资产负债表
A、 公式1 借方=贷方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 。借方在帐簿的左侧 , 贷方在帐簿的右侧 。在这里 , 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 , 换句话说 , 在任何交易中 , 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 , 其原则如下:
(1)资产增加时 , 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 , 记入右侧 。
(2)负债增加时 , 记入右侧;负责减少时 , 记入左侧 。
B、公式2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会计学上最重要的概念是“平衡” , 它的主体就是刚才提过的借方与贷方 , 简言之 , 资产增加是借方;负债或股东权益增加是贷方 , 双方相抵即所谓的“平衡” 。
资产负债表以这两个重要公式为依据 , 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定时间的财务状况 , 它揭示了公司拥有什么 , 即公司的资产;公司欠什么人的债 , 即公司的负债;以及公司净资产价值 , 即股东的权益 。资产负债表上的各帐户在每一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 , 不能被结清而使其余额为零 。在资产负债表中 , 资产是按流动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而负债则是按债务到期日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