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虚拟地块430万美元成交,数据何以成为财富?( 二 )


元宇宙虚拟地块430万美元成交,数据何以成为财富?
文章图片

【元宇宙虚拟地块430万美元成交,数据何以成为财富?】虚拟游戏平台Decentraland
数据何以成为财富?
数据是数字革命时期引入的一种财富变体 , 是数字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 。 我这里所指的财富包括一切有市场价值、交换价值与生产价值的物品 。 财富是极其多样的 。 在狩猎采食社会中 , 财富就包括采集的坚果和水果、屠宰过的动物尸体 , 以及长矛与投矛器 。 农业社会中的财富可以是庄稼、种植庄稼的土地、饲养的家禽家畜、圈养家禽家畜的围栏、搭建在公社上的房屋等 。 工业化社会中的财富包含了工厂、搭建工厂的土地、商业企业的股份、煤、石油等 。 我们可以看到 , 每个时代最主要的财富与当时的技术集成包密切相关 。 新石器时代的财富是新石器时代农业用具的使用对象 , 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富则对应数字时代的技术集成包 。
我明白 , “财富”这一概念包含了某种排他性 。 如果我或是我的族群圈占了一些土地 , 并视之为财富 , 那么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禁止你或你的族群效仿我们的行为 。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万物都无法达到成为财富的标准 , 从而根本不存在财富的社会 。 在这些虚构的社会中 , 没有任何个人或群体会宣称其对任何物品享有独占权 。 但是 , 每种形态的人类社会似乎都垂青一些堪为财富的物品 。 在一些社会中 , 财富仅限于实物 , 例如辛苦打制的投矛器或是新近采摘的浆果 , 而在另外一些社会中 , 财富还可以是位于遥远大陆上的房地产 。
排他性的概念对数据作为一种财富的地位造成了冲击 。 数字革命的乐观主义者提出 , “非排他性”是数据的典型特征之一 。 数据是信息 , 能令我受益的信息同样也能令你受益 。 我的观点是 , 信息可以由个人或群体所独占 , 并足以成为数字革命时期典型的财富 。 苹果、谷歌与脸书的庞大财富都建立在持有海量数据 , 且预计能通过人工智能开发这些数据的前提之下 。
元宇宙虚拟地块430万美元成交,数据何以成为财富?
文章图片

电影《社交网络》(2010)剧照 。
从本质上而言 , 新型的财富与现有的财富之间是不连续的 。 你需要利用最新的技术集成包来兑现财富的价值 。 如果你所处的社会没有实现联网的数字计算机 , 那么 , 数据就只能是信息 , 你仅能借助你与朋友的记忆力来加以利用 。 只有经过数字计算机的处理后 , 信息才成为了数据 。 一种新型财富的引入会大幅降低先前存在的财富的重要性 。 新崛起的技术集成包会提高财富的等级 。
但数字革命并不会令现有的财富退出历史舞台 。 持有新型财富对于富豪而言 , 其意义远胜于持有不动产之类的非王牌系列财富 。 土地是一种财富 , 但与新型财富——数据相比 , 却已是明日黄花 。 大势已去的财富将继续存在 , 但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了 。 相对于持有旧型的财富 , 手握新型财富会更有价值 。 我们权衡一个人是否可以被称为富豪的标准往往是他是否拥有新型财富 , 而非是否拥有那些老掉牙的财富 。 最新的技术集成包创造的财富与已经陈旧的技术集成包所创造的财富之间的关系反映在我们用于衡量财富的价值体系中 。
数字技术公司称霸企业富豪榜 。 数字革命在以光速造就亿万富翁 。 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凭借足智多谋与左右逢源 , 倾其一生积累财富 。 年轻的软件工程师凯文·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和迈克·克里格(Mike Krieger)在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之内就创建了社交平台“照片墙”(Instagram) , 并以10亿美元的价格将它卖给了脸书(一家定位精准 , 十分清楚自身价值的公司) 。 这一切都发生在照片墙问世后的一年半时间内 。 卓越的财富增值模式往往源于最新的技术集成包中涵盖的各项技术 。 工业革命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批亿万富翁 , 而数字革命则令坐拥亿万家财的富豪司空见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