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印记 难忘岁月( 二 )

  
女知青不仅建设农村,还带去了新思想、新文化,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助推者 。文登宋村公社的女知青林淑娘主动担任村里的小学教师,她克服种种困难,负责教授全校的数学课 。哪怕一个年级只有两三个学生,林淑娘也认真备课、讲课,辅导学生写作业 。学生放寒、暑假,她则出工劳动 。林淑娘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手工,以此增加学校收入,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  

青春印记 难忘岁月
  
文章插图  
20世纪70年代,女知青利用业余时间写生 。  
“只要有集体活动,都会有我们的身影”  
艰苦的条件、繁重的劳动没能把女知青压垮,她们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文娱活动,在生产劳动时竞赛比武、在劳动之余唱歌跳舞,给单调的生活带来了欢乐 。肥城女知青马桂云还主动拜师,学唱山东梆子,并排演《人欢马叫》《好媳妇》等节目,不仅在本小队、大队演出,其他公社还邀请她去表演 。  
青春印记 难忘岁月
  
文章插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知青在劳动之余进行掰手腕比赛 。  
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了女知青和当地百姓的距离 。劳动之余,有的女知青到宣传站喊喇叭,有的女知青则排练文艺节目 。农闲时,日照黄墩公社的女知青朱胜利与其他女青年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到附近村里演出,影响不小 。朱胜利回忆说:“只要有集体活动,都会有我们的身影 。当时,我们给这个小小的村庄带来了欢乐 。这段经历对我们的人生起了关键作用,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的青春无悔 。”  
青春印记 难忘岁月
  
文章插图  
1973年,女知青刘焕荣担任大队夜校政治辅导员 。图为她帮农村妇女学文化 。  
青春印记 难忘岁月
  
文章插图  
1973年,女知青王琳正在教学生珠算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女知青在农村广阔天地历练成长的时光已渐行渐远,但她们的热火青春却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 。  
本版所示照片档案为山东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3月4日 总第3800期 第三版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