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职教城 大汉职教城风水( 三 )


没有人去考证这家伙到底是不是吹牛 , 倒是很多人见证了他的能干 。那时候给养员是用自行车往回驮菜、驮肉 , 包括油盐酱醋等等 。大粒的食盐是用来腌咸菜用的 , 二百斤一包 , 他一个人抗上自行车 , 又一个人驮回食堂 。架重永久自行车轮胎的气压到只剩三分之一 , 吃力得摇晃着前行 。他硬是给骑了回来 。还有猪肉 , 一次可以驮两三片 。难怪这家伙牛 , 一般人想牛还真牛不起来 。
在胶东 , 我们参观了红旗-2地空导弹 。发射架上 , 导弹高昂着头 , 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些离奇的故事 。高炮处郭昌照副处长向大家介绍了这款兵器的来龙去脉 。红旗-2的前身是红旗-1 , 而红旗-1则是苏联S-75地空导弹的仿制产品 。1958年我国引进了5套S-75地空导弹和62枚导弹 。1959年10月7日 , 地导2营就首开纪录 , 击落窜犯的敌RB-57D高空侦察机 。至1967年9月 , 防空部队的官兵先后5次击落入侵的U-2高空侦察机及数架无人驾驶飞机 。从列装到形成战斗力 , 时间之短让世界震惊!陈毅元帅曾戏称 , U-2飞机是我们“用竹竿捅下来的” 。而这根“竹竿”背后 , 凝聚了不知多少人的智慧与汗水 。

大汉职教城 大汉职教城风水

文章插图
从胶东活动完 , 在最后一个营地 , 有人提议要合一张影 。但衣服太脏了 , 不像个样子 。我说 , 不怕 , 咱就这样 , 这样才有纪念意义 。于是找来宣传部的摄影干事 , 拍下了这张别致的合影 。这是老式的135相机拍的 , 很小 , 背景是的临时的住处 , 有几棵大杨树 , 一排简陋的平房 , 院子里还有草 。
车队浩浩荡荡 , 安全返回 。大家都像非洲人一样 。除了牙白 , 浑身上下没有干净的地方 , 但大家却很高兴 , 没有一句怨言 。
车队炊事班的小何 , 一个来自吉林的城市兵 , 白白净净极精干的小伙子 , 变得满脸胡子拉碴 , 浑身泥猴一般 。他神秘地对大家说 , 你们知道回大院后第一件事我要干啥?大家说哈酒!他说错!洗澡 。太埋汰啦 。
尽管如此 , 我们所有人的心里却洋溢着高兴 , 因为 , 在我们年轻的生命里 , 又多了一种经历 , 这种磨炼和考验 , 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 , 它是一种财富 , 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存储起来 , 作为下一次财富的积累 。
这次拉练 , 我们炊事班受到了首长和机关的表扬 。尽管我们是保障人员 , 尽管我们很脏 , 不像个正规军的样子 ,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手脚和耳朵全长了冻疮 。但我们还是自豪和骄傲 , 毕竟 , 我们是这个兵的长蛇阵中的一员 , 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啊 , 保家卫国 , 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呀!
多少年过去 , 那一次的经历 , 却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的人生阅历中 , 第一次有了特殊的拉练 。
大汉职教城 大汉职教城风水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 高金业 , 笔名碧古轩主人 。山东龙口人 。1973年入伍 , 在空军部队工作30余年 , 后转业山东省直机关工作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曾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特写、诗歌等各种文学作品数百篇 。中、短篇小说集《真情》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作品被收入《飞向极顶》、《绽放的军花》、《军魂》、《胶东亲情散文选》、《母亲的力量》、《庚子战疫》等书中 。长篇纪实文学《北方之鹰》刊于《时代文学》 , 被青岛出版社出版 , 并被“齐鲁晚报”连载 , 该作品获山东省纪念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一等奖 。出版有《胶东散文十二家高金业卷》 。作品曾多次获文学期刊及文学网站征文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