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的类型 会计舞弊的原因( 二 )


二是合理设定时间段 。
在上一条的基础上 , 合理地设定计算机审计的时间段 , 将符合时间段内的内容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 。通过时间段内的数字分析对比 , 对"舞弊"现象深查细究 。如 , 一个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同期对比分析 , 出现明显差异 , 或者差异很大 , 那么 , 一定要弄清原因 , 是否有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现象 。
三是合理设定审计内容 。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 , 一些单位存在利用虚假列支套取资金 , 用于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如 , 虚假列支修车费、修理费、修缮费、会议费、招待费等;一些单位或部门违规发放奖金、补助费 , 等等 。在计算机审计时 , 合理地选择和"筛选"摘要栏中的"费"字 。
四是合理"锁定"关键人员 。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离不开经办人 。"经办人"本身无可非议 , 但经常经办的人就不一定了 。比如 , 一个单位需要处理日常"礼尚往来",即所谓的"协调关系",就需要财务、办公室、司机等人员出面具体办理 。因而 , 这些人员的名字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 , 很"扎眼".实践告诉我们 , 作为"关键人员","不查不知 , 一查便知晓".
 五是合理设定"业务"单位 。
这里所说的"业务"指提供发票的单位或个人 。首先应依据经费支出的业务范围来设定 。比如 , 对印刷费进行计算机"筛选",汇总后对比分析 , 确定需要延伸或者重点审计的"业务"单位 , 看一看是不是"老顾客".
 六是合理设定"其他".
利用计算审计功能 , 对经费支出中的"其他"进行"筛选",查一查"其他"中有无"其他".
三、"跳出圈内",从外部捕促"会计舞弊"疑点
由于会计"舞弊"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 有的通过审计 , 能从财务资料中可以发现 , 而大部分发现不了 。所以要"跳"出财务资料 , 从"账"外业务资料中搜索或捕捉信息 , 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发现审计线索 。
一方面 , 如检查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 对照内控制度检查落实执行情况;检查财务人员分工和岗位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 会计账簿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 复核和签批程序是否符合内控制度要求 , 是否实行了"一支笔"制度等等 。
另一方面查阅会议记录 , 看看被审计单位议事原则和民主理财情况 , 是否做了重大支出事项集体研究决定等 。
第三 , 公开审计事项 , 接受被审计单位内部的监督举报信息 , 走访座谈有关人员 , 从中捕促会计"舞弊"的疑点 。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