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 ,
越来越多人在B站、抖音上正儿八经地上课?
而且 , 这些视频平台也在积极“抢”教授!
此前 , 法学教授罗翔的法律课在视频网站上大火 ,
在B站 , 已坐拥2000多万粉丝 ,
收获近6000万点赞 , 成为“顶流”;
近期 , 《张朝阳的物理课》在搜狐视频播出 ,
创始人用实际行动助力打造知识直播平台;
近日发布的《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显示 ,
过去一年抖音上的泛知识内容增长迅猛 , 播放量年同比增长达74% ,
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已占平台总播放量的20% 。
从发掘、争抢教师、专家资源 ,
到优化传播渠道、丰富用户体验、探索变现模式 ,
视频平台在知识内容上加快布局、深耕细作 ,
推动知识从容纳几十几百学生的课堂 ,
走向拥有亿万用户的网络 ,
这不只是平台在提高品位、开拓蓝海 ,
也改变着知识共享、普及、传播的方式 。
文章图片
知识在网上喷涌奔流 ,
是供需的汇合碰撞 。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 ,
人们有升学考试、论文写作、
工作发展、兴趣拓展等诉求 ,
需要获取更多知识 ,
来寻找答案、打开思路、获得提升 ,
疫情等一些不稳定因素 ,
增加了危机感和焦虑感 ,
学习充电的需求更加旺盛 ,
知识成为一种刚需 。
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填鸭教学 ,
更愿意参与社交分享式学习 。
从供给来看 ,
齐全的学科门类培育出具有专业背景的各式人才 ,
他们有能力提供高质量、有深度、
有思想的硬菜、干货、浓汤 ,
而互联网为才华释放提供了多元途径 ,
他们也在学习着在镜头前表达出来 。
受热捧UP主的标配是“专业知识背景+喜闻乐见表达” ,
没有专业科学的、让人提升成长的硬知识 ,
【谁能想到,越来越多人爱上抖音、B站搞学习】终究是花拳绣腿 ,
内容为王 , 扎实的内容是高质量输出的根本 。
专业足够 , 但讲述晦涩 , 也难以被人接受喜爱 ,
好的知识传播 , 一定是深入浅出的 。
“罗翔们”获得的市场认可 , 对传统教学是一种借鉴 ,
很多学校课程在学生看来无聊透顶、昏昏欲睡 ,
与之相对的讲课生动有趣的教师不仅受学生欢迎 ,
也频频爆红网络 ,
差别体现出讲授艺术和形式的重要 。
文章图片
知识付费已经不是新潮流 ,
订阅、打赏、买课 ,
更多人舍得花钱买知识、买见识 ,
商业平台有利益需求 ,
UP主的付出也应得到回报 。
要警惕的是 ,
知识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
知识类内容不能以经济价值为唯一的追求目标 ,
知识传播不能蜕化成单纯的金钱游戏 。
互联网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再次分配 ,
打通了知识壁垒 , 降低了理解门槛 ,
在知识普及传播上带来了不小震动 。
我们也要思考这种碎片化、快餐化、迎合化的知识传播 ,
顺应网络传播思维、符合网民阅读习惯 ,
但是否契合获取知识的本质规律呢?
知识不仅是快乐、有趣的 ,
也是系统、严肃的 ,
积累和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要获得高深的知识需要好好动动脑子、费费心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