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冰葬虽然具有环保的优点,不过想要被大众接受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
如何平衡丧葬文化与实用价值的关系?
在人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土葬逐渐被火葬所取代 。不过还是会有很多人觉得,火葬无法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尊敬之情,因此将现代的丧葬方式与传统文化对立起来,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那么,作为现代人,我们该如何做到传统丧葬文化与实用价值的统一呢?
其实丧葬文化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礼”字 。最初的人类像动物一样,随地抛弃亲人的遗体也不觉得愧疚 。
直到上古时候,有一个不安葬自己亲人的人,他的亲人死了,就把尸体扛起来丢到山沟里 。后来路过那里,看见狐狸在咬食尸体,苍蝇蚊虫也来叮咬 。他的额头上就冒出了汗,斜着眼不敢正视,感到内心痛苦,甚至流出泪来,这些都是内心真情的流露 。于是他就用藤蔓野草和灌木将尸体包裹起来,又挖了一个坑将死者埋葬好 。
于是,丧葬文化逐渐将保护死者的遗体作为一个重点,直接埋在地里不放心,就为死者造一个棺材;一层棺材还不放心,就在棺材外面加一个椁 。可见古人对孝道的重视 。
直到唐朝时期,火葬的方式开始出现,被士大夫们称为不孝之举,甚至还被官方封禁,却屡禁不止 。为什么呢?因为火葬花钱少,很多穷人是买不起棺材,办不起葬礼的,影视剧里常见的“卖身葬父”也不是瞎编的 。在这个时候,家里的老人去世,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指不定什么时候来个大灾,要是欠债办葬礼到时候估计全家人都得饿死 。
古人说,侍奉死者要把他当成活着的时候那样对待,但其实在现代社会几乎做不到 。举个例子,古人说要守孝三年,一个家庭三年不生产,不劳动,在现代就没有办法实现 。不然一个家庭怎么维持,一个国家怎么强大?
放在土葬和火葬身上也是一样的,人死后遗体就会变质腐烂,而死者已经没有感觉了,无论哪种丧葬方式,都不会让人死而复生 。
所以一些对社会和环境有益的丧葬方式更值得被推广 。比如:
云南彝族的树葬,鼓励“多种一树、少建一墓”,费用减半,还有补助 。
“深埋土葬”法,无需火化,用绿色可降解的棺材存放遗体,深埋于地下,通过微生物降解回归自然 。既绿色环保,又符合“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
- 刑法规定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
- 竹鸡养殖前景怎么样 竹鸡养殖前景
- 肌司研眼膜好用不 肌研眼霜怎么样
- 番茄畅听听书赚钱靠谱吗是不是骗局2022
- 高铁计次票是指什么车票
- 用身份证号查询个人社保 身份证号查询个人社保
- 女人头肿是什么病 为什么女人忌讳头肿
- 食品广告用语 食品广告语有哪些
- 中国的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 一般老人遗嘱不公证是否有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