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今天我们就以国产运动手表的标杆 , 近年来发展迅速 , 专业度、精准度、用户使用体验已经完全达到甚至超过国际一线品牌的高驰手表提供的丰富运动生理学数据为例 , 来告诉跑者如何解读这些数据 。
运动能力数据
通过跑步提升耐力 , 并且在马拉松比赛中实现PB是许多成熟跑者的重要追求 , 因此跑者十分关心个人能力乃至潜能 。
在运动能力方面 , 高驰手表提供了诸多指标 , 包括运动能力、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值配速及心率等等 。
文章图片
其中运动能力指标是高驰自研的创新指标 , 这个指标是高驰融合心率、配速以及个人生理信息等参数产生的综合性耐力指标 , 表示您在全马运动中的表现潜力和综合水平 。
新手0-40: 全马成绩在5小时以上;
初级跑者41-60: 全马成绩在5-4小时之间;
中级跑者61-70:全马成绩在4-3.5小时之间;
高级跑者71-80: 全马成绩在3.5-3小时之间;
精英跑者81-100: 全马成绩在3-2小时之间 。
高驰还对同一性别、同年龄段的用户进行运动能力排序 , 您可通过百分比了解自己当前运动能力在整个大众跑者中所处的水平 。
文章图片
而最大摄氧量作为跑者比较熟悉的指标 , 高驰也给出了相应评价 。
最大摄氧量是评估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 高驰推算最大摄氧主要是通过用户在跑步时的心率、速度等数据进行不断迭代计算 , 总体精度较为满意 。
由于绝大多数跑表都是根据用户跑步时的配速和心率来计算最大摄氧量 , 这样就会带来一个问题?
比如用户今天运动表现不佳或者天气原因导致配速慢心率高 , 通过算法得到的最大摄氧量就会来回波动 , 这反而会让用户疑惑为什么最大摄氧量高高低低;
而最大摄氧量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而言 , 是比较稳定的 , 短期内不会发生波动 ,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最大摄氧量才会伴随训练提升或者中断训练而变化 。
高驰计算得到的最大摄氧量相对保持稳定 , 不会随着一两次训练而来回波动 , 更加符合最大摄氧量本身特征 , 也说明其算法更加精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乳酸阈心率和配速也是除最大摄氧量以外 , 另外一个重要的评价跑者能力的指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