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炎帝神农氏与历史上的茶陵的关系,在文献资料记载及民间传说中都是有据可依的事情 。
罗泌的《路史﹒后记》云:“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 。”《明一统志》云:“古炎帝陵在县西三十里 。”《茶陵州志》载:“炎帝葬茶流传已久,自宋置酃县,炎陵在望也 。”至于前面所引的《酃县志》的记载,更是把文献资料与民间传说合而为一了,并且,它还把《明一统志》的记载具体化了:现在的潞水镇的确“在县西三十里”这个位置(应该是讲潞水镇通往县城的古道) 。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罗泌的记载告诉我们,茶陵因炎帝陵而得名 。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两个问题:“茶乡之尾”在哪里?“茶乡之尾”的炎帝陵与炎陵县的炎帝陵是不是同一个炎帝神农氏的陵墓?
茶水是今茶陵县境内洣水的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今秩堂乡景阳山,即《茶陵州志》(清嘉庆版)所说的“茶山” 。茶水流经高陇纳岩水、芝水、白水,经火田合芙水、贝水,经腰陂汇潞水、尧水,由此向南经洣江到旧县城北门归入洣水 。地理区域上的茶乡因茶水而得名,指的是茶水流域,大致包括今天的秩堂(含小田)、高陇(含湘东)、八团、火田、腰陂、潞水、思聪、洣江等乡镇 。这是广义的茶乡 。早在五代时期,今秩堂乡毗塘村龙头境内的茶水左岸就建有龙王庙,当地人称之为茶江里庙 。据此,茶江里庙周边地区的今高陇镇龙集、光泉两村及秩堂(含小田)乡,又合称茶乡 。这是狭义的茶乡 。因此,直到现在,像潞水镇这些地方的许多老人还称八团、火田、高陇(含湘东)、秩堂(含小田)为“茶乡”,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三八区” 。在今秩堂(含小田)乡的合户村中和堂还能看到岳飞的题词石碑(文字为“墨庄”),碑文后的跋中有“茶乡”之名 。另外,在狭义的茶乡地区,自古至民国期间,道士刊布的文书和口头文词中,均有“长沙府茶陵州茶江乡”的文字 。这些都可以说是狭义的茶乡存在的证据 。明洪武二年,今茶陵县分为西阳、睦亲、茶陵、衷鹄四个乡,其中的茶陵乡又简称茶乡 。这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茶乡,这个“茶乡”大抵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八区(火田镇芙江以下属睦亲乡 。睦亲乡又写作“睦乡”)一致 。
在汉语词典中,“尾”原本指动物的尾巴,比喻事物的末端,或者主要部分以外的部分 。现在的潞水镇(潞水方言区)自宋代以来一直属于睦亲乡之永居里,至清代顺治十二年,改里为都,潞水镇(潞水方言区)又属睦亲乡的上十一都 。道、佛两教的冥司文书以及民间安梁文书中,均有“长沙府茶陵州睦乡”这样的文字,“睦乡”即睦亲乡 。在地理位置上,它属于广义的茶乡,而又与狭义的茶乡有一定的距离之隔:中间有腰陂、火田这两个地区,属于茶乡这个地区的边远地区,或者说,不是茶乡的主要部分,称之为“茶乡之尾”是比较合适的 。这个说法也与《明一统志》的记载一致 。这就是说,在文献资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中,“茶乡之尾”指的完全有可能是潞水 。
《湖南通志》载:“古迹曰陵墓,茶乡之墟,苍梧之野,古帝弓剑之所藏也 。国家有大典,遣官祭告 。”如果这个记载所说的“古帝弓剑之所藏也”的陵墓就是《明一统志》所载的古炎帝陵的话,这就暗示潞水的炎帝陵可能只是一处象征意义上的陵墓,就如同后世所说的衣冠冢 。把这个推定与《酃县志》记载的资料联系起来看,这就有可能是:潞水和炎陵县两个炎帝陵安葬的是同一个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首领,前者是一座衣冠冢,后者是一座实质意义上的陵墓 。正因为前者是一座衣冠冢,所以它逐渐被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的后人忽略,乃至遗忘了,祭祀渐少,乃至于无 。因此,后世也就只祭炎帝陵而不礼祀这个衣冠冢了 。
- 外面比屋里高好不好 屋里低外面高的风水
- 风水九星名 九星风水大局
- 真正的风水调整 调风水有用吗
- 寻龙派风水 风水点龙穴图解
- 中国三大风水宝地宜兴 宁都风水宝地
- 粗陶和陶瓷花盆的区别 风水陶罐是用陶瓷的还是粗陶的
- 主卧床头墙有裂缝 床头墙壁开裂风水
- 高州那射岭风水宝地 海丰大德岭风水传说
- 进门玄关风水 进门是玄关风水好吗
- 娶不到老婆常见的风水问题 娶不到媳妇和风水有关系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