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大堡子山文物去向 大堡子山风水祥解( 三 )


秦公墓出土的及其珍贵的鸱枭形金饰片刚流落到法国时曾在巴黎公开展出过,引起了世界考古界的轰动 。它们均为用来装饰秦公墓中棺材内壁的大型金鸷鸟饰物的组成部分 。而棺中金饰片的原始数量难以估算 。从照片上看到这些鸱枭形金饰片如今依然濯濯耀眼,栩栩如生,难怪被法国人誉为惊世奇宝 。

礼县大堡子山文物去向 大堡子山风水祥解

文章插图
鸱枭形金饰片
近年来港台地区也发现了秦西垂陵区出土的文物,如上海博物馆马承源从香港收购回来的秦公鼎、簋 。这些青铜鼎和簋不但造型独特,保存完整,上面还明确铸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簋”等铭文 。这几件青铜鼎、簋不但是中国目前仅有的和最早的秦代有铭青铜器,而且成为礼县大堡子山古墓是秦公墓的最主要实证 。礼县秦西垂陵区出土的众多文物显示出大量历史、考古信息,它们对于研究秦早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冶金、铸造、陵寝制度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填补了先秦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 。
秦西垂宫地址之谜有望解开秦人东迁以前的第一都邑——西垂宫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千古谜团 。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秦西垂陵园为这一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有利的条件 。考古专家指出,西垂宫地址之谜有望尽快解开 。
【礼县大堡子山文物去向 大堡子山风水祥解】“西垂宫”是秦人东迁前建立的第一都邑,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和根基所在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的祖先“在西戎,保西垂” 。其后人非子“居犬丘”,以善牧闻名于孝王,遂得“分土为附庸”,邑于秦 。但西垂宫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众说纷纭,史无定论 。
事实上,西垂宫的位置一直未能探明,并不是少有人关注,而是因为以前除《史记》中对“西垂”略有提及外,再无其它研究资料 。20世纪初,甘肃天水西南部出土了秦公簋,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王国维、郭沫若等著名学者都认为这是探寻“西垂”所在地的重要线索 。史学专家冯国瑞先生对此进行研究后提出:“西垂”应在甘肃礼县一带 。但由于这一看法在当时缺少可靠的实证,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1982年,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人员也曾到礼县,对秦早期文化遗址进行过考察,足迹已涉大堡子山一带,可惜的是考察与发现擦肩而过 。
礼县大堡子山文物去向 大堡子山风水祥解

文章插图
大堡子山秦公墓发掘现场
1993年大堡子山上的秦公墓被发现后,众多专家根据秦人陵园与都邑的分布规律,把探寻的目光投向了礼县 。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的发现为寻找西垂古邑的确切地理位置带来了曙光 。
中国秦文化研究专家石兴邦指出:“秦人都城与陵墓的建筑是有机联系的,陵随都移,国都所在附近,即营陵寝” 。甘肃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中记载的10座秦公陵墓与都邑的地理位置关系,总结出历代秦公陵墓与其都邑的距离最远不过15公里,而且以5公里者居多 。
礼县大堡子山文物去向 大堡子山风水祥解

文章插图
大堡子山秦公墓遗址
根据这一规律,考古专家们把西垂宫的地址锁定在距大堡子山秦公墓5至15公里的范围之内,发现此间的礼县永兴乡以及与之相邻的西和县的地理位置较为独特,正处在古建安水和西汉水的交汇地带 。这与秦人建都多选两水合流处的习惯正好相符 。

秦人后裔诠说先祖殡葬文化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一带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确认为秦人第一祖陵后,在当地引起了强烈轰动 。老百姓们如今纷纷以秦人后裔自居,为自己繁衍生息在秦皇故里这块“风水宝地”感到自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