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龙东苑风水传说( 二 )



密云龙东苑风水传说

文章插图
20世纪密云街市
大好风水密云城

中国传统地理环境学说认为,山水环抱的平畴沃野,能够藏风聚气,最适合人类居住,能够对人们的事业发展有推动作用 。具体来说,一个城市要有山脉依托,即背有靠山(也称祖山),前面还应有案山(基址前隔水的近山),左右也要有山脉保护,称为护山 。河流也是一样,要远近环绕,远水大而流急,近水缓而不断 。这样,水源丰沛充足,空气流动而无风灾 。以此标准看,密云城是当之无愧的风水宝地 。
密云城背后的山为藏龙之山,名冶山 。此山海拔335米,属军都山脉 。此山上原有有一座普济寺,初建于辽代重熙八年(1039),寺内有塔,辽代风格,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有一拱形券门,门洞朝南,塔为砖雕仿门结构,清光绪十五年(1889)塔顶被雷击去 。相传塔内曾有一高僧纪晓塘在此修炼,夜晚常有亮光自塔内映出,远近皆见 。为古密云八景之一,景名“冶塔仙灯” 。冶山虽不很高,但足以构成密云城之屏障,成为其有力的“靠山” 。密云城南有黍谷山,海拔648米,以密云八景中的“黍谷先春”著称 。黍谷山隔潮白河与密云城相望,成为风水中必不可少的“案山” 。黍谷山之南则是平畴沃野,明堂开阔,格局优胜 。此外,密云城西北更有号称“北国黄山”的云蒙山屏障拱卫,林海苍茫,云蒸霞蔚,更有号称“燕山明珠”的密云水库位于区域中心,可谓气象万千 。
密云城除了“靠山”和“案山”护卫外,更有著名的万里长城作为人工屏障 。密云境内的长城绵延300多公里,沿县境东、北、西三面盘旋起伏,雄峙于崇山峻岭之巅,飞山越谷,逶迤西进,形成众多关口 。名镇古北口南控幽燕,北捍溯漠,为控山海、居庸两关之中的长城要塞,自古便有“燕京门户”和“京师锁钥”之称,为密云城的风水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这样,形如蛟龙盘踞的长城加之众多长城关口,与密云城的“靠山”、“案山”遥相呼应,堪为奇观 。
与山之静相比,水的特征是动 。因此,作为城市周围的山与水,如果把山看成是生物体,那么,水就是其中流淌的血液 。水分阴阳和内外 。阳水是从基址左面流向右面的水,也就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或者说是从青龙方位流向白虎方位的水;阴水方向正相反,是从白虎方向流向青龙方向的,逆时针流动 。内水是离基址近的,远水则是离基址远的 。而密云城畔之水恰有此显著特征 。
密云河流众多,水源丰沛 。流经县域大部的潮白河与温榆河、永定河并称滋润京华的三大母亲河 。源于塞外的潮白二水,在燕山群峰中蜿蜒曲折,飘飞起舞 。潮河响声如潮,白河浪卷沙白,大开大合,满怀激情地扑向密云城怀抱,在密云城南交汇而成潮白河 。潮水东来,白水西绕,双溪碧水环抱着密云城这颗璀璨的明珠,使其秀美如画 。山川襟带之间,密云城温润丰饶,人杰地灵,遂成“燕国天府” 。这恰恰符合风水上要求的“藏风聚气”,是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 。
古城兴盛千秋业,风云际会自呈祥 。在冶山、黍谷山、云蒙山交汇相拥之地,潮白两河回望顾盼之间,众星捧月般推出了瑰丽的密云城 。密云城靠山而不近山,得山之屏护而免山之压抑;靠河而不近河,得水源之利珠圆玉润,风藏水蓄,虎奔龙腾,高屋建瓴,气势如虹 。

密云龙东苑风水传说

文章插图
20世纪密云城角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时代幡然,密云城巨变,已经成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龙头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密云城的明天将更美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