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书籍的批发代销公司 , 老本行是给书店供书 。 然而 , 在那之前却没有建立一个让人好好与书籍接触的场所 。 因此 , 我们考虑应该改变书店的利润结构 , 开先河实行入场费制度 。 进店的顾客如果支付入场费 , 停留几个小时都行 , 店里大约3万册图书可以随意阅读 。 为了让顾客慢慢读书 , 我们店还开设了咖啡座 , 免费提供咖啡 , 也出售简餐 。 几乎所有的顾客都会停留三四个小时 。 也许为了充分品读书籍 , 大约30%的顾客还会买书 。
街上的书店经营不下去的一大原因是 , 通过互联网买书的办法增多 。 如果在网上下订单 , 可以很快买到想要的书 。 在便捷快速和种类齐全方面 , 书店根本不敌网络销售 。 那么书店就没有价值了吗?
如果想在网站上买书而进行搜索 , 出现的全是根据自己购书记录筛选出来的书籍 。 那都是对过往自己的延续 。 虽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 , 但不会碰到自己不感兴趣领域的书 。 但是 , 如果在书店找书 , 就会花费精力和时间 。 当你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的时候 , 往往会很快扫一眼摆在旁边的书 。 那也许就是打开新世界的一扇门 。 书店就类似“淘金的寻宝”之地 , 个中体验是网络检索不能给予的 。
为了充分发挥这种作用 , “文吃”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 。 书在一个位置只摆放一本 。 如果有人正在读这本书 , 其他人就读不到 , 这就看运气吧 。 另外 , 我们不按书的种类来摆放 。 书店店员通过观察来整理 , 在此基础上会在建筑相关书籍下面摆放烹调书等 , 故意想办法迷惑顾客 。
现在是信息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时代 。 有时人们会对社交网站上有贴近性的信息怀有感情 。 为了不随波逐流 , 必须有自己的坚守 。 在书店偶然邂逅的书中 , 也许就有距离遥远、时间久远的人们留下来的意想不到的语言 。 从中有可能找到此生可以坚信的道理 。
唐薯书店合伙人奥田直美:顾客帮忙摆满书架的旧书店
由于憧憬作家石牟礼道子的世界 , 我与丈夫在2009年3月开办了一家旧书店 。 店名“唐薯” , 就是南九州的甘薯 。 我想打造一个能感受石牟礼女士出生成长的熊本县天草市和水俣市风土人情 , 似乎能看到不知火海(八代海)的地方 , 并一直抱着这种想法在努力 。 现在已经是第13个年头 。
一开始 , 我们把书架漆成不知火海的蓝色 , 摆放石牟礼女士的书 , 并摆放跟她相关人士的书籍 。 一般的旧书店会加入旧书同业公会 , 从旧书市场买书 , 但唐薯书店是从顾客转让书本开办起来的 。
有些顾客会送来我们并不知道的书 , 进店后会问“对这些书有没有兴趣” 。 还有素未谋面、远道而来的人看到我们的网站后 , 会送来跟石牟礼女士或水俣等关键词相关的书籍 。 我们跟选择书本的精选书店不同 , 书架是顾客们帮着摆满的 。
我上高中三年级时遇见石牟礼女士的作品 。 大学升学考试的考题 , 引用了《来自语言的秘境》这篇随笔 。 这篇随笔讲述了她去天草 , 与从未离开过小岛的“阿婆”相见 , 感叹从阿婆所代表的非现代的丰富世界中 , 遇见了自己所追寻的事物 。
后来我和丈夫开始去天草和水俣 , 希望把石牟礼女士的世界与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连接起来 。 于是就想在家乡京都开一个跟水俣有关的书店 。
【日媒文章:纸质书的独特魅力是什么?】我认为 , 因为有纸质书 , 才需要一个交流的场所 。 即便不能深入交谈 , 如果借助书 , 与人连接的方式也会略有不同 。 由于有这样一个场所 , 我从保持联系的人们那里深深受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