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医学创新产学研协同模式,解决医检“卡脖子”难题( 二 )


今年5月 , 变异毒株德尔塔进入广州后 , 金域医学和广州实验室等机构一同推出“猎鹰号”系列实验室 , 形成了“猎鹰号”气膜实验室、“猎鹰号”移动检测车和中心实验室“三位一体”作战模式 , 阻击病毒 , 并在后来征战广州、南京、扬州、厦门、银川、兰州、大连、满洲里、绍兴等突发疫情地区 , 通过科技创新、流程优化和信息升级等 , 核酸检测产能不断提升 , 成为当地核酸检测的重要力量 。
“大敌当前 , 方显英雄本色 。 ”钟南山院士表示 , 金域取得这样的成绩 , 主要得益于技术的创新、优质的质量、健全的网络 , 以及较好的经营 。 更重要的是 , 金域培养的一批训练有素的检测人员 , 才能够圆满完成每次的任务 。
重磅大咖受邀出席 , 分享最新研究进展
为了更好地探讨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精准诊断 , 今年大会还邀请了多位重磅大咖出席 , 分享最新研究进展 。
全球NIPT技术奠基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卢煜明院士带来了最新研究成果 。 其团队基于单分子测序技术发现了孕妇血浆中存在长片段胎儿游离DNA , 进一步拓展了无创产前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 有望对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先兆子痫的产前筛查和诊断产生深远影响 。
在肿瘤早期诊断或者鉴别诊断方面 , 北京大学博雅讲习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詹启敏院士围绕着科技创新与肿瘤精准检测进行了探讨;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院士探讨了砒霜在白血病治疗中的疗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教授分享了新型检测技术在肿瘤精准诊断方面的最新进展 。
此外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凡一教授分享了地中海贫血防治方面的研究 。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秦钧教授分享了其关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 为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金域医学创新产学研协同模式,解决医检“卡脖子”难题
文章图片

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部分新老委员合影
今年 , 医检行业“最强大脑”天团再添新成员 ,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担任顾问 ,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传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赵家军、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孙凌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翁建平等6名专家担任委员 。
至此 , 由钟南山院士担任主席的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成员达52人 , 汇聚了海内外医学实验室临床、检验、病理和医学大数据等各专科领域的9位院士和43位顶级专家 , 为金域医学的持续创新注入新动力 。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 , 除转载外 , 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 , 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 。 违反上述声明者 ,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 , 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