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机器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统计 , 我省现有机器人上下游配套企业及单位超过200家 , 包括华中数控、奋进智能、武汉汉迪、中日龙(襄阳)、三江航天等骨干企业 , 涉及研发、制造、集成和服务等各个环节 。
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机器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徐击水称 , 湖北机器人产业结构完整 , 产业链配套齐全 , 产、学、研、用基础好 , 基本上形成了包括机器人理论研究、本体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应用以及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
从产业分布来看 , 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培育了华中数控、科峰传动、华大电机等知名企业;机器人本体制造环节集聚了埃斯顿、申安智能等企业 , 具备研发生产关节型、移动型等各种类型的机器人产品的能力;系统集成环节有奋进智能、三丰智能、库柏特等企业 , 在机器人搬运、焊接、喷涂等多种应用上积累了自己的技术和优势 。
从区域布局来看 , 基本形成了以武汉为研发核心 , 以襄阳、黄石、孝感等地为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 。 研发实力最强的科研院所主要集中在武汉地区 , 机器人主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襄阳地区 , 孝感、黄石等地则出现了许多机器人应用定制开发的民营企业 。
“湖北将对一批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 包括量子信息、下一代网络、精准医疗、脑科学与脑研究等前沿产业 。 ”省经信厅介绍 , “十四五”期间 , 湖北将探索液态金属在机器人领域里的融合应用 , 研制自驱动可变形、能跑会跳的柔性机器人 。
行业巨头来汉设产业基地
在机器人赛道 , 武汉正在成为重要一极 。
今年4月 , 联影集团宣布 , 在武汉投资50亿元 , 研发、生产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整机及核心部件、手术机器人、医疗可穿戴设备等先进医疗装备 , 助力重大疑难疾病诊治 , 并协同上下游产业资源 , 推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
5月 , 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竣工并投入运营 , 成为科技部批复的1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最早落地的一个 。 该项目不仅能有效解决日益严峻的算力供给问题 , 还可以通过资源聚集效应对AI产业发展起到孵化和助推作用 。
10月 , 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总部正式落户江汉区 , 计划用3年时间导入优必选产业链企业、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 , 建设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产业链和服务生态 。
“武汉总部基地的建成和运营 , 对于联影集团进一步提升研发生产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 进一步打造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医疗环节的智能化、高级化、现代化生态产业链 , 具有重大意义 。 ”联影集团负责人表示 。
我省发布的《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透露 , 我省将造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新高地 。 到2030年 , 湖北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 , 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 , 形成5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
“湖北拥有强大的科教和科研实力 , 依托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 , 以及相关技术成果 , 有望孕育一批机器人高新技术企业 , 并带动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 ”丁汉说 。
编辑:朱娜
热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