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自然基金申请季又来了!你的申请书进展如何?
科学网博主、来自贵州大学的丁海霞在经历了5次基金申请后 , 终于在今年成功上岸!丁海霞表示 , 在第5次的准备中 , 鉴于第四年的血泪教训 , 整篇稿件仔细修改了10遍 。
下文为丁海霞的5年国基申请详细记录分享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简单记录一下申请5年的整个历程 , 给准备申请的同志们提供一下小思路!
我的专业是植物保护下面的植物病理学 , 生物防治方向 , 主攻生防芽胞杆菌 。
因所在单位在贵州 , 基于国家政策 , 一直申请的是地区自然基金 。 博士毕业工作后 , 并没有接着博士的内容做 , 重新自己筛选菌株、做大田试验等 , 这也是第5年才获得资助的主要原因 , 基础不够 。
我现在主要研究芽胞杆菌的作用机制 , 包括芽胞杆菌和植物互作(根际) , 主要通过组学、基因敲除互补等研究根际分泌物和芽胞的互作以及芽胞杆菌的定殖机制等 。
下面先把前4年不中的评审意见给大家分享一下 。
文章图片
第一年:不中的原因很明显 , 本子写的不行 , 研究基础薄弱 。
评审意见:
1. 该研究拟研究植物与生防菌株的相互作用 , 从而揭示生防菌株的生防分子机制 。 申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整个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不匹配 。 如何获得根际芽胞杆菌 , 并获得其实时RNA是研究方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申请中并未提到 。
研究方案中关于转座子插入突变技术的必要性没有阐述清楚 , 而且这种随机突变最重要的问题是后期生物测定 。 如果基于转录组数据 , 可以定向获得某些基因的突变株 , 然后检测生防能力的变化 。
该申请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应该是获取生防相关遗传信息和表型后 , 确定与生防相关的分子机制 , 研究内容也不涉及 。 建议不资助 。
2. 本项目拟结合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及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解析生防芽胞杆菌与植物互作的机制 ,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研究内容和总体研究方案可行 , 研究技术先进 , 创新性较强 。
但研究内容太多 , 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凝练 。 项目申请人有相关研究背景 。
3. 生防菌在植物体上能否定殖是其发挥生防作用的关键 , 研究定殖影响因子对提高生防菌稳定性和防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本项目以防治烟草土传病害的生防芽孢杆菌为材料 , 通过基因组、转录组分析和遗传学操作 , 研究根分泌物对芽孢杆菌定殖的影响以及芽孢杆菌与植物根系互作的机制 。
但项目创新性不足 , 研究方案、研究方法不明确 , 无前期工作基础 , 研究队伍实力稍显薄弱 。
文章图片
【第5次基金申请终于中了!这个血泪教训一定要避免】第二年:根据第一年的意见 , 加强本子的写作 , 并继续补充实验结果 。 但问题也很明显 , 生防没有田间支持、前期积累不够 , 本子在细节上不够注意、实验方案等地方写的不够详细 。
评审意见:
1. 该项目以根分泌物响应表达及调控途径为切入点 , 探究芽孢杆菌与植物根系的互作机制 , 从而指导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 , 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集中针对根分泌物响应研究互作机制 , 有一定学术思想创新 。 研究内容比较合理、重点比较突出 , 关键问题把握比较准确 , 总体方案基本可行 。 但前期研究积累不够 , 应通过田间试验确认防治效果之后再启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机制研究 , 避免盲目追求分子生物学方法 , 忽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实践意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