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超智慧 , AI超简单
由新华社客户端联合优必选科技
由机器人大讲堂友情支持的AI科普栏目
「AI大咖说」第三期来袭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存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
和可能危及人类生命的特殊场合
如星球探索、深海探测、减灾救援等
而仿生机器人为解决上诉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让我们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揭秘月亮之上与海洋深处的仿生“黑科技”
寻找其中的浪漫
文章图片
六足“甲壳虫”机器人
文章图片
【AI大咖说 | 在北航,寻找月亮之上与海洋深处的仿生浪漫】采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一种混合步态行进模式
可在复杂的星球表面环境下以腿式行走
在平缓路面上以轮式行进
既提高了探测效率
又提高了安全性
文章图片
腿可当作手臂使用
具有腿臂融合、手足一体的功能
文章图片
除了星球探测
还能为公共安全防爆拆爆
可以轻松剪断炸弹引线
四足“昆虫”机器人
文章图片
作为空间站维护维修机器人
可在空间站表面进行探测
或进行维护维修的作业
减少宇航员的工作负担
保护宇航员的安全
“老鹰”机器人
文章图片
作为空中无人机与地面移动机器人的组合体
可在应急救援的场合进行分离
将空中视野共享给地面机器人完成空地协同操作
在公共安全保护中发挥作用
▍可下五洋捉鳖的机器人有多聪明?
文章图片
“章鱼抓手”软体机器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仅样子像章鱼
而且也如章鱼一般柔软
可通过柔性驱动肌肉温柔抓取物体
保证与环境和人的安全交互
在水中与空气中均可使用
软体“章鱼触手”
利用“气-电”混合驱动制作
以蓝色部分缠绕 , 灰色部分吸附
能拾取并固定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鮣鱼”机器人
文章图片
模仿用于吸附到大型海洋生物上的鮣魚吸盘
以成圈柔软材料吸附
以黑色硬骨质“小刺”增加摩擦
机器人若想实现向更多场景的延伸
并承担起更多元化的任务
仿生是绕不开的话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