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爸爸|孩子多大会叫爸爸妈妈 孩子开口说话是什么时候( 二 )

  
1.说“爸爸和妈妈”  
从6个月开始,有的宝宝就能发出类似音调,但没有实际意义,麻麻多指着自己说“妈妈,这是妈妈”,当他叫出第一声,你一定感慨良多 。  
2.摇头表示“不”  
在宝宝7-8个月以后,对一些简单指令会反应,比如宝宝抓妈妈的眼镜,妈妈摇头表示不,拨开宝宝的小手 。宝宝也会逐渐学会摇头这类简单动作 。  
3.唯一的词表示同一事物  
比如今天说“猫咪”,明天说“咪咪”,这个阶段,最好用固定的、唯一的词表达同一个物品 。避免宝宝产生混淆 。  
4.生活物品+实物卡  
指认生活中常见的桌子、沙发、鱼缸等,在8个月以后就可以尝试给宝宝看实物卡,一般可能到10个月左右他才能指认某些熟悉的物品 。  
认物卡片要坚定地用实物,不要那些卡通的变形的萌化的,就是纯照片认物 。这样方便宝宝联系生活,理解更容易 。  
5.讲故事不能少  
宝宝对绘本的专注力并不强,1岁以前主要选择撕不烂的布书、圆角环保的纸板书等,他感兴趣的时候就翻一翻,并不强调完整的听完一个故事 。  
1岁-1岁半  
1岁以后,宝宝似乎突然就理解你说的每句话了 。你说要吃午饭,他就端着碗跑去餐桌 。他的理解能力远远超过他能说的 。  
1.说慢一点,别说生僻词  
父母和宝宝交流时,尽量慢一点 。多说他熟悉的词汇和句子,不熟悉的新鲜词,语速慢 。比如“宝宝想要吃甜-甜-圈吗” 。  
2.尽量不说儿语,多说短句子  
不用刻意像唱歌那样吊着嗓子说话,也不用说“糖糖、小鞋鞋” 。尽量用简单的字词和短句子交流,便于宝宝理解和重复练习 。  
3.发音准确,吐词清楚  
宝宝1岁左右说的话,基本上只有长期带他的人听得懂,别人很难听清他的话 。  
他们的舌头口型正在适应巨大的词汇库,父母一定要用标准的发音来交流、示范 。  
4.动作和词语结合起来  
到了1岁半以后,宝宝走路很好,也能跑跳 。在玩球时说“踢足球”,在上台阶时候说“抬脚”,这有助于他将动作和词语联系理解 。  
5.指认生活中的物品  
这一方法其实适用于所有的阶段,随时给宝宝指认他感兴趣的物品 。  
1岁半-2岁  
2岁大的宝宝不仅能明白你对他讲的大部分内容,词汇量也在飞速扩充,还开始会使用代词,虽然经常用错 。  
但是宝宝的词汇积累是不均衡的,所以不用纠结跟别人家的宝宝比较 。  
1.给出包含2-3个要求的指令  
比如“去房间里,把熊和小狗拿来”,通过复杂的指令提高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  
2.随时指认生活物品和图片  
在家、外出,看到斑马线、红绿灯等常见物品,随时指认,并简单的给宝宝说明这个物品是用来干什么的,以便于他理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