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冷?冷?……
这波冷空气
有种年底冲业绩的猛烈!
不少小伙伴这两天已经是
暖宝宝傍身,晚上电热毯护体
【低温也能烫伤?这些"取暖神器",给孩子用一定要小心!】
家长们也怕孩子受冻
除了把孩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裹起来
也用起了各种“取暖神器”
不过,“神器”们虽能带来温暖舒适
一旦使用不当
可能让娃“很受伤”
一起来看看,咋回事?
“鸡贼”的低温烫伤,
了解一下
很多人可能疑惑,低温也会烫伤?低温烫伤可比普通烧烫伤“鸡贼”多了!普通烧烫伤,通常是在高温气体、火焰、开水等接触下造成的创伤 。这种创伤通常显而易见,也容易让人察觉和躲避 。而低温烫伤,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 。发生初期,触及到的只是人体的表皮,如果及时撤离热原,损伤完全可控 。但如果对温度产生适应性,就很难及时察觉,从而导致热量渗透进入更深层的组织,造成烫伤加重 。看看下面这张图,50℃的温度持续接触5秒人就会感受到不舒服,随着时间延长,对皮肤的伤害程度加大 。

文章图片
实际上,温度只要达到44℃持续6小时,就可以造成皮肤的损伤 。44℃是什么概念?距离我们多远?市面上常见的几款取暖设备,能达到的温度各不相同,但整体上,实际使用的平均温度都在40-50℃之间,处于低温烫伤的“高发范围”!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往往因感觉反应较迟钝,成为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 。
千万不要以为“觉得烫了躲开就好”,等感觉出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形成烫伤了!尽管这类烫伤的创面面积看上去较小,早期大多只是红肿、水泡、发白,但实际可能损伤深至皮下组织、肌肉等 。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接触热源的时间,时间越长,皮肤受损程度越重 。
这种特殊的烫伤还很容易被忽视 。家长们一定要谨慎再谨慎,防患于未然 。想到那些血肉模糊的图片,发生在孩子稚嫩的皮肤上,真是触目惊心 。
重点:冬天取暖如果一定要用热水袋,请在热水袋外面裹上毛巾,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 。老人和小孩睡着后,要帮他们把热水袋拿开 。
烫伤急救,牢记五字真诀!
烫伤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接触时的最高温度和接触时间!所以记住这两点:脱离热源,迅速降温 。然后,利用现场条件迅速开启“冲、脱、泡、盖、送”五大急救步骤 。一冲:当孩子发生烫伤事故时,要尽快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处至少20分钟以上,以降低皮肤表面的热度,减少对皮肤的进一步损伤 。
二脱:充分的冲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移去衣物 。如果伤口与衣物粘在一起,要小心剪开,避免强撕 。
三泡:疼痛明显的,可持续在冷水中浸泡10-30分钟,用于缓解疼痛 。
四盖:用无菌纱布轻轻盖住患处,如果没有纱布,可用清洁干燥的毛巾代替 。切记不要用有毛状、絮状的物品覆盖,避免与伤口粘连 。
五送:赶紧送医院医治!再次强调:不要私自涂抹任何物品,交给医生!
记住,凉水就好,不要用冰块,容易把皮肤冻伤,更不要私自涂抹任何东西 。(老鼠油、酱油、牙膏、红药水、紫药水等偏方,千万千万不要涂!!!)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