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报道?2021留声机】筑梦太空 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越迈越稳健

国际在线消息:2021年 , 您记住了哪些声音?又被哪些声音感动着?
2021年 , 中国航天发射再度交出一份优秀的“成绩单”:这一年 , 中国空间站建造大幕拉开;祝融号火星车完成火星巡视探测;羲和号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航天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航天发展进入快车道 , 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越迈越稳 。
【【年终报道?2021留声机】筑梦太空 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越迈越稳健】“3、2、1 点火 。 ”
2021年4月 ,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 标志着中国的“太空之家”开始建设 , 也开启了中国空间站任务的新时代 。 两个月后 , 空间站先后迎来两批神舟飞船乘组“入住” 。 6名航天员顺利成功完成4次出舱任务的同时 , 也刷新了多项纪录 。
刘伯明:“哇 , 外面太漂亮了 , 老亮了 。 ”
2021年6月 , 包括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内的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成为首批入驻“太空之家”的航天员 。 指令长聂海胜成为首个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我是01 , 我已出舱 , 感觉良好 。 ”
三个月的驻留 , 两次执行出舱任务 , 他们用完美的表现创造了我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新纪录 , 也为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任务已完成 , 向您报道 。 ”
2021年10月 , “太空之家”迎来了第二批客人——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 。 期间 , 航天员王亚平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 。
“欢迎来到天宫课堂 , 同学们你们好 。 ”
截至目前 , 这批“太空出差三人组”已经在轨工作生活70多天 。 后续 , 根据任务安排 , 载人航天还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 在2022年底前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 , 未来将有更多中国航天员“来到太空 , 填补空白” 。
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进展的同时 , 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 2021年 , 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 , 超过50次 , 越来越多的“中国星”闪耀太空 。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技术室主任 何雨帆 说:“(今年航天发射)这个数量在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 管好、用好、保护好我们的太空资产 , 我们将守护好每一颗‘中国星’” 。
星空浩瀚无比 , 探索永无止境 。 2021年 , 中国探索太空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 。 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 玉兔二号已经行驶了960多米 , 不断刷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行驶的纪录;中国科研团队发布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 , 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 , 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 。
中国航天的脚步不只在月球 , 还迈向了4亿公里之外的火星 。
张克俭:“我宣布 ,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 ”
2021年 , 天问一号在火星留下了属于中国人的印记 。 2月 , “天问一号”成功被火星捕获 。 5月 ,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登陆火星的国家 。 随后 , “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 。 作为中国独立开展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 , 天问一号任务在世界航天史上 , 首次实现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 , 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
此外 , 中国还迈入了“探日”时代 。 10月14日 , 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 , 实现了我国对太阳探测零的突破 。
2021年 , 中国航天以自立自强的科学精神 , 交出了一份让国人振奋、世界赞叹的精彩答卷 。 欧空局前局长 让-雅克·多尔丹如此评价:“我对中国政府及非政府主导下的各类航天项目所取得的成就 , 表示由衷的钦佩 , 我看到了中国的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 这是一项壮举 , 因为全世界能够实现这一任务的国家寥寥无几 , 而且中国火星探测器的运行也非常良好 , 此外 , 中国还开始建造有舱外飞行任务的空间站 , 这些都是中国政府主导下取得的航天成就 , 在私人、商业领域、大量的初创企业都在进军航天领域 , 每周都有新的中国初创航天企业成立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