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也叫“咬春” 。由于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着五谷丰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 。

文章插图
立春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1、打春牛
耕牛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大家对耕牛都非常的爱惜,但又为了鞭策耕牛,所以人们就用材料做出耕牛的样子,然后象征性地鞭打它,最开始的时候,春牛是用泥土制作而成的,人们把春牛打碎以后,争相抢夺散落的土块,希望能够带来福气 。这就是“打春牛”了 。
2、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
3、贴“春”字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4、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 。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 。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
立春三候的意思
【立春为什么要吃春饼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此时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说明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了 。立春最后五日“鱼陟负冰”,陟是升的意思,鱼因为水底气暖,感知阳气而上升,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
- 1380元血氧仪|1380元血氧仪成本仅几十块是怎么回事 血氧仪为什么这么贵了
- 为什么晚上不能送礼 为什么夫妻晚上要办事
- 为什么用食指指着一个人的额头中心 按印堂的作用及好处
- 白血病治疗是国家报销吗 为什么会得白血病
- 女子回应感染后|女子回应感染后长出浓密胡子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女生也会长胡子
- 感冒发烧为什么不能吃鸡蛋 大人发烧能吃鸡蛋吗
- 不发烧但是偶尔有想咳嗽的感觉而且胸闷气粗是因为什么原因 吃南瓜子会引起咳嗽吗
- 上海为什么不出二手房指导价 汤臣倍健蛋白粉下架
- 为什么会有黄褐斑 黄褐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抹水乳会长脂肪粒 为什么脸上一直有脂肪粒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