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自媒体“精准医学”文章截图
也有许多网友通过网络询问朱鹤亭到底在哪个医院出诊,想去找这位“中医大师”求医,但无一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出明确的答案 。
就此,采访人员登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进行查询,并未找到关于“中医大师”称号的评定和授予内容 。另外,在国家中医药局授予的三届“国医大师”名单中,也未发现朱鹤亭这个名字 。
从“中医大师”看医疗自媒体乱象
“旧闻新炒”“伪造专家”“煽情蛊惑”“夸大宣传”……近些年来,诸如“添加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堪比砒霜”、“疟原虫抗癌,治愈可期待”、“美国癌症疫苗研发成功”等谣言被不断曝光,一些自媒体利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生需求,以及患者“急病乱投医”的迫切心理,不负责任,罔顾社会影响,对一些原本客观中立的内容人为放大,或干脆无中生有,通过虚构“吸眼球”的内容达到谋利目的 。这些文章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被更多自媒体通过公众号、朋友圈等反复传播,往往容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
然而,虽然自媒体传播谣言的伎俩花样繁多,但并非无法看穿 。这些文章内容的一个共性是,通常会提及所谓的权威机构、知名专家、最新科研成果,用所谓的“专业术语”来迷惑“非专业”的广大读者 。还有的在文章中配以图片和视频,进一步烘托出报道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不少读者觉得转发这些信息是一种“正能量”行为,可以提醒更多人,却不知反而成为谣言的再次传播者 。
这些乱象产生的根源,与不久前发生的“咪蒙”倒掉事件,其本质基本相同,大都是为流量利益、眼球效应不分是非,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违法违规,争做“剪刀手”、“搬运工”,抓住大众对生命健康的强烈诉求,误导公众思维 。
对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常委、湖北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在接受人民健康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自媒体既然具有“媒体”属性,就应该遵守媒体伦理意识,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应该信口开河、成为传播虚假信息的“灰色”地带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