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家长别忙着让孩子“合群”,小心被同伴“带跑偏”

心理学家,家长别忙着让孩子“合群”,小心被同伴“带跑偏”  
文章图片  
我们大多数家长 , 都希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 就是孩子有很多同伴 , 孩子愿意和同伴在一块儿玩 , 并且他们玩得还很亲密 。 这对很多家长来说 , 都是一件非常开心、欣慰的事情 , 因为至少说明孩子是“合群”的 , 是能够和其他人玩到一起的 。   
但是 , 在《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中 , 心理学家告诉大家:并不是只要和同伴玩得好都是好事 ,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这样的状况 , 家长就要注意了 , 孩子可能会被同伴“带跑偏”:  
·跟同伴的关系比跟家长的关系还要好;  
·有事情从来不找家长 , 而是去找同伴;  
·有什么话不跟家长说 , 而是去找同伴说;  
·对家长特别冷漠、疏远 , 而对同伴却特别热情;  
·与同伴交往的内容 , 从来不愿意和家长分享 , 还坚称这是“秘密”;  
·有时候为了获取同伴的注意 , 会去做一些冒险、偏激甚至出格的事情;  
·对同伴的问题进行袒护 , 没有是非心~  
以上这些状况归结为一句话 , 就是孩子把同伴看得比自己的家长还要重要 。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 , 这有什么问题呢?孩子到了一定年龄 , 不就是喜欢和同伴儿在一起吗?  
没错 , 孩子喜欢跟同伴玩儿 , 这本来是没什么大问题 , 但如果 , 孩子因为要和同伴玩 , 就不跟家长玩了 , 甚至开始跟家长唱反调、对立、疏远 , 这就有问题了 。   
正常的同伴关系 , 跟亲子关系是不冲突的 , 跟同伴玩得好 , 并不影响跟父母关系亲近 , 但如果同伴关系跟亲子关系发生了冲突 , 有我就没你 , 那多半意味着: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 所以孩子才会把对家长的感情 , 转而投给了同伴 , 在同伴身上寻求到一种情感的寄托 。   
心理学家,家长别忙着让孩子“合群”,小心被同伴“带跑偏”  
文章图片  
心理学上讲到 , 我们人 , 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 , 就是从一出生开始 , 就需要一个依恋的对象 , 一个精神的向导 , 可以指引他向哪个方向走 , 指引他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 这是一个人能够顺利成长的基础 。   
关于这一点 ,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  
一个人一出生 , 就像走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里 , 为了生存下去 , 他就会产生一种本能 , 要找到一个向导 , 有了这个向导 , 他就知道该往那儿走 , 怎么走 , 心理就会特别踏实、安全;但如果没有向导的话 , 或是原来的向导离开他的话 , 他就会特别迷茫、恐慌、焦虑、不知所措 , 这时候如果过来一个人 , 跟他说 , “跟我走吧 , 我知道怎么走” , 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这个人走 , 根本顾不上考虑这个人到底靠不靠谱 , 因为对于他来说 , 只要有个向导就行 , 哪怕不靠谱 , 也比没有强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向导 。 大部分父母都很爱孩子 , 也能给孩子一定的正确引导 , 这就是父母作为孩子向导的积极意义 。 但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 , 孩子不再相信父母这个向导了 , 他就会想要寻找一个新的向导 , 这时候 , 就特别容易发生我们上面列举的那些情况 , 孩子会把同伴当成向导 , 看得比父母还要重要 。   
心理学家,家长别忙着让孩子“合群”,小心被同伴“带跑偏”  
文章图片  
孩子把同伴当成向导有什么问题呢?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 , 孩子的同伴多半是和孩子一样身心发展不太成熟的同龄人 , 他们之所以能够聚在一起 , 形成紧密的“小团体” , 往往是因为这些孩子也跟自己的父母关系也不太好 , 这样的“向导” , 本身自己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与不足 , 他又怎么对其他人进行正确引导呢?所以 , 一旦孩子把自己的同龄伙伴 , 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向导 , 很容易被同伴“带跑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