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富养女”,这种思想要不得
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第一次当孩子 , 父亲第一次当父亲 。 ”所以在成长过程中 , 总会有一些家长没有经历过的问题 。
比如 ,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 家长总会遇到这样的“两难境地”:家庭情况是不是应该告诉孩子呢?我们应该把孩子抚养成贫穷的还是富裕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 , 很多父母宁可自己受苦 , 也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 。 但是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了 , 不感谢父母 , 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
文章图片
在这样的环境下 , 很多人提出 , 孩子应该在贫困中长大 , 要他们认识到生活的不易 , 这样才能理解父母 , 努力学习 。
穷养儿子 , 富养女儿?事实上 , 要在“教育不好”问题上保持良好的平衡 。
凯凯小的时候 , 家庭条件其实很好 , 但是凯凯的母亲认为 , 即使男孩要忍受更多的艰辛 , 所以从小就对凯凯隐瞒了家庭情况 , 只告诉他家里很穷 。
而凯凯从小在这种教育下也很懂事 , 平时一分零用钱都不要 。 但孩子上学后 , 凯凯的母亲发现孩子有点不对劲 。 凯凯一直没有朋友 , 他总是低着头走路 , 看起来很自卑 。
文章图片
【“穷养儿”“富养女”,这种思想要不得】她很着急 , 但她问孩子为什么不说 , 如果她问得太多了 , 他甚至会生她的气 。 无奈之下 , 她只能满腹牢骚地去找老师了解情况 。
原来 , 凯凯问题的根源是母亲的“穷养儿”观念 , 以及长期物质生活匮乏带来的严重心理压力 。
凯凯认为 , 家里条件很差 , 所以每次拿家里的钱 , 他都有很大的负罪感 。 这种感觉让凯凯的心理开始失衡 。 他为父母的努力感到遗憾 , 同时也痛恨自己的软弱 。
文章图片
而凯凯面对同学也会因为家庭条件而自卑 , 这导致他不敢参加集体活动 , 自然也就没有朋友了 。
事实上 , 父母对贫穷哭得太多 , 这改变了孩子的思维和世界观 。
相信大多数家长带着孩子哭穷的时候 , 其实是希望孩子经历艰辛 , 然后培养他们的自主感 。
但问题是 , 父母过度哭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和负罪感 , 最终会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 未来很容易让孩子形成自卑情结 。
文章图片
因此 , 很多人对育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孩提时代尽量对孩子慷慨解囊 。 ”此外 , 李美金教授还就“扶贫致富”问题发表了看法 。
李美锦教授坦言:如果父母太穷 , 对孩子的未来弊大于利 。
育儿专家李美锦教授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如果父母自己对孩子来说太穷 , 会让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差思维” , 这对孩子的未来弊大于利 。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这样的说法绝不是随便的 。 正是因为童年的创伤 , 才让很多孩子对生活的睡觉产生了冲击 。
一个被“贫穷”这个词困住的童年可能要等到孩子长大后才能摆脱它 。
内心的自卑感将伴随着整个学习生涯 。
孩子有自己的“小社会” , 受“贫穷”困扰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
可能是同学的无意识调侃 , 也可能是朋友的不经意的行为 , 都会给本就自卑的孩子的内心增添一道伤痕 。 这种自卑感甚至会贯穿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