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父母这些“坏习惯”,容易让孩子变“笨”,家长别不当一回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以来,父母就扮演着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父母的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好习惯自然不必担心,但父母的坏习惯却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不但会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变得糟糕,还会让孩子“变笨”。这些习惯看似不起眼,对孩子的伤害却很大。家长|父母这些“坏习惯”,容易让孩子变“笨”,家长别不当一回事  
文章插图  
一、吼孩子中国的家庭往往会有这样的习惯,父母忍不住都会朝孩子大声吼,似乎“声音越大道理就越足”,但殊不知,用吼的方式,其实正在伤害孩子的大脑。频繁对孩子进行怒吼,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笨。家长|父母这些“坏习惯”,容易让孩子变“笨”,家长别不当一回事  
文章插图  
哈佛医院副教授马丁曾做过一个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语言暴力会对孩子的脑结构造成损伤。这并不是在危言耸听,经过马丁教授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发现长期受到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大脑中负责理解口语的区域“韦尼克区”会和前额叶的连接减少,在言语智商方面比正常人要弱。家长|父母这些“坏习惯”,容易让孩子变“笨”,家长别不当一回事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语言暴力还会增加孩子大脑侧颞上回的灰质体积,减少掌管记忆的海马体和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导致原本智力正常的孩子,却什么也记不住,让人感觉很蠢的样子。二、频繁打断孩子这一点往往出现在孩子用心玩玩具、做作业的时候,家长或许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忽然询问他“饿不饿?”“渴不渴?”孩子原本的专注力,被家长肆意打破,之后就怎么也集中不了注意力了。家长|父母这些“坏习惯”,容易让孩子变“笨”,家长别不当一回事  
文章插图  
专注力和孩子的髓鞘状态有关,正常的髓鞘拥有细密整齐的神经纤维,能够让孩子的专注力保持在15分钟以上。而家长如果不注意,打断孩子专注的过程,那么长此以往,孩子的髓鞘一步步损伤,神经纤维得不到正常的运作。这样一来孩子能够专注的时间越来越短。家长|父母这些“坏习惯”,容易让孩子变“笨”,家长别不当一回事  
文章插图  
上方为正常髓鞘,下方为髓鞘受损家长如果真的关心孩子,就在他专注于玩积木、写作业的过程中,默默在一旁放一杯水就好。这样孩子能够在做完自己的事情之后,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不会因此被打断思路。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什么都不做,默默地陪伴他,孩子有需要的话,自然会向父母传达。家长|父母这些“坏习惯”,容易让孩子变“笨”,家长别不当一回事  
文章插图  
三、喜欢泼冷水成年人经过时间的考验,或许已经忘了自己小时候的天真烂漫,但是也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因为一件新鲜的事物而感到惊奇的时候,家长不要用自己的阅历来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孩子的世界总是伴随着无穷的想象力,那样的世界是绚烂多姿的。而一旦父母用“冷静理性”的言论,来为他“科普”世界的原貌,无疑会遏制他的想象力。家长|父母这些“坏习惯”,容易让孩子变“笨”,家长别不当一回事  
文章插图  
当孩子兴奋地告诉父母:“树上有一片蓝色的叶子。”父母的一句:“世界上哪有蓝色的树叶,你看错了。”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四、“望子成龙”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这并不应该施加在孩子身上。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制定目标,而这些目标又往往是孩子难以达到的,久而久之孩子的压力过大,既无法实现家长的愿望,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甚至开始习惯自己的“愚笨”。家长|父母这些“坏习惯”,容易让孩子变“笨”,家长别不当一回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