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出现这4种行为,李玫瑾教授表示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就难改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父母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变得难以纠正,不仅如此,也可能因为这些不好的行为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所以在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时,家长要重视起来,寻找办法去取帮助孩子纠正,教育孩子要从小抓起。
文章插图
小琳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已经不再采用老一辈人的棍棒教育了,而是选择温柔教育,以礼服孩子。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5岁时非常调皮,经常闯祸,而且性子顽固,怎么说也听不进去,单纯用说教的方式教育孩子,感觉没啥作用了。
而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孩子从小学会吃苦,承受能力就越好,尤其是家里有男孩的,不可过于宠溺,不然长大后容易成为不孝子。
【 李玫瑾|孩子出现这4种行为,李玫瑾教授表示该打就得打,长大后就难改了】
文章插图
同时还举例道: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和父母亲闹,但往往许多父母觉得,在这个年纪的孩子与自己亲闹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到了14、15岁时,孩子又会怎样和父母闹呢?很可能有离家出走不愿与父母交流等出格的举动。
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对于孩子一些坏毛病和不良行为,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时去纠正。这些行为如果不加以纠正,随着孩子年纪渐渐长大,会变本加厉,觉得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文章插图
其实孩子在6岁前是养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超过这个年纪性格习惯已经固定了,难以纠正。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家长发现孩子上了初中以后,说不听,打也没效果,多半是孩子小时候的不良行为没有及时纠正。
所以在孩子6岁之前,还没形成固定的认知时,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段时期。正是因为许多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孩子小时候闹一闹是正常的,殊不知在渐渐地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这个习惯是好是坏,取决于教导孩子的人。为此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出现这4种行为,该打就得打,不然长大后就难改了。
文章插图
孩子这4种行为,家长应重视起来1、经常威胁父母
孩子经常会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这些是需要父母来给他们满足,但有些东西家长又不想让孩子肆无忌惮地获取。两者之间可以说是在斗智斗勇,如果父母一味地去妥协,让孩子觉得这些获得的是理所应当的,将来有一天父母不愿意满足他时,孩子可能就会变本加厉,甚至会威胁父母。
文章插图
所以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时,要有个度、有自己的原则底线,对孩子的教育也要注意平时细微的行为习惯。
2、乱发脾气
一般情况下,孩子3岁之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些孩子会变得比较叛逆,同时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也比较难控制,经常爱乱发脾气。如果孩子比较小,可能是由于许多事情孩子不会去表达出来,才通过发脾气的方式简单表达,这是正常现象。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了,却依然爱乱发脾气,那么家长就要重视起来了。
- 秋天作用幼儿 秋天孩子喝什么汤最好
- 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家长有吗 腺样体切除手术费5万
- 你们都备孕多久才要的孩子 静脉曲张瘙痒用什么方法止痒
- 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前列腺炎哪个部位疼
- 应该给职业女性送什么礼物 30岁左右的女孩子送什么礼物
- 孩子病毒感染发烧吃什么食物好呀 孩子发烧之后吃什么比较好
- 和领导吃饭谁付钱 请女孩子吃饭注意事项
- 13岁考上清华,其母直言:孩子小时候做好这2点,很关键
- 女性有哪些危害 女孩子自位的危害
-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